第三十四章 鹦鹉县(2 / 2)

常务副县长陈然还特意给东方红夹了一大块的野猪肉,老大对自己还真是照顾啊,东方红感慨着。野猪肉都是瘦肉,比家猪肉结实,香。

对陈然和东方红的交情,大家都是知道的,两个人都是市委书记的红人,关系自然不一般了,也用不着遮遮掩掩的。

“东方秘书啊,你可是我们云都市的一大笔杆子啊,你的文章我拜读过好几篇,真是好文章啊,来,我敬你一杯。”贺天华书记倒先向东方红敬酒了。

“贺书记,您这话我可不敢担当。我那几下功夫,还入不了行家的眼呢?还请以后贺书记多多指点。应该我敬您。”东方红赶紧站了起来。

“你谦虚了啊,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啊。市里来到我们县里都是领导,应该我敬你。”贺书记呵呵笑着。

说来说去,这杯就还是要喝的,东方红也很痛快,一口气就干了。在前世里锻炼出来的酒量还是没有丢掉,东方红喝个两斤白酒还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下午还有工作,大家都没有多喝,闲聊了一些云都市近来的新闻事件,酒席也很快就散了。

中午调查组的成员就开始开会了,由政法委书记牛群来安排具体的工作。

牛群是一个老政法工作人员了,安排起工作来自然是整整有条,思路非常的清晰。

整个调查小组分三组,刘副市长和牛群坐阵县委为第一组,纪委和几个公安干净负责明访,东方红和市委市政府的几个人员加上两个干警负责暗访,一明一暗两路同时进行。

“市委杨书记交代过,我们调查小组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黄金洞四周的村民民风很彪悍,炸药的威力都很大,还有小型的可以远距离攻击的小炸药包。所以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当地人发生冲突,有什么紧急情况要尽快汇报,不可自作主张。”牛群再三交代了安全问题。

调查组就并分两路,先后往黄金村方向出发。

从鹦鹉现成到黄金村有六十多公里,由于大部分路段都是土马路,坑坑洼洼的,小车极不好行走,司机说要两个多小时才能达到目的地。

东方红在车上昏昏欲睡,突然,一只七彩斑斓的鹦鹉从窗外的灌木丛上方掠过,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东方红就兴奋起来,和同行的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工作人员李强谈论起鹦鹉来。

李强已经来过鹦鹉县好几次了,所以对鹦鹉也有些了解,就告诉东方红说:“鹦鹉县以鹦鹉而出名,据当地群众已经发现的鹦鹉种类就高达五种之多。而华夏国土生土长的鹦鹉种类到现在为止也只有六种。”

东方红对鹦鹉的认识基本上来源与杂志,知道鹦鹉聪明伶俐,善于学习,经训练后可表演许多新奇有趣的节目,是各种马戏团、公园和动物园中不可多得的鸟类"表演艺术家",深受大众喜爱。它们可以学会各种技艺如:衔小旗、接食、骑自行车、拉车、翻跟斗等等。鹦鹉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它们也是人们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在长期的驯养过程中,鹦鹉带给人们不少的欢乐,甚至帮助人们治愈疾病。人们对鹦鹉最为钟爱的技能当属效仿人言。事实上,它们的"口技"在鸟类中的确是十分超群的。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模仿而已。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也叫效鸣。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

东方红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在英国曾经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鹦鹉学话比赛,其中有一只不起眼的非洲灰鹦鹉得了冠军,当时揭开装有这只鹦鹉的鸟笼罩时,灰鹦鹉瞧了瞧四周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哄动。几天后,兴奋的主人请了许多贵宾到家中庆贺,笼罩一打开:"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哗然。一心想自己聪明的鹦鹉会说:"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贵客!"而博得大家喝彩的主人十分狼狈。由此可见,鹦鹉学话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且词汇量也有限。"鹦鹉学舌"在人们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为人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和笑料。

“李哥,这里的人们都饲养鹦鹉吗?如果饲养鹦鹉的话利润应该相当客观吧。”东方红心想这也许是鹦鹉县老百姓制富的一种途径。

“鹦鹉人工饲养很麻烦,曾有报纸记载,从野生鸟类捕获,长途返运,进入市场,到被人工驯养,其成活率是17∶1,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只有家庭条件很好的人才饲养鹦鹉,只是当作消遣品罢了,想通过这个途径发财,难喽!”小李就感叹道。

东方红一直盯着车窗外面看,但是遗憾的是,再也没有看到一只鹦鹉飞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