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副连长的要求后,连部炮阵地中仅存的一门45加农炮和2门5迫击炮立即调了攻击的方向坐标,向阵地左翼的德军纵向战壕连续炮轰。
用小口径炮打击临时战壕,主要以阻挠为目的,真正所能起到的杀伤及破坏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小口径炮火的威力不够,除非是直接把炮弹打到临时战壕里面去,否则其效果就不太大。毕竟苏军的炮并不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消耗后,弹药的数量也有些不足。最后还是由伊万上士亲自用45加农炮打了两个比较准确的直瞄,才暂时竭止住了德军纵向战壕的作业。
双方对持下战斗进行了大半个小时,战况逐渐稳定了下来,德军的临时战壕也基本开挖完成,双方射击的火力开始有所减弱,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消耗弹药,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必须考虑到自己的携弹量。步枪对射逐渐取代了机枪对射,你一枪我一枪互相比起了枪法来,不过这可不是奥运而是在战场上,靶子都是对面的敌人。
在度过了进入阵地的短暂适应期后,夫拿着步枪,不时地在两个射击点之间来走动,观察敌人的情况,碰上利于射击的机就射上一两枪。这可是阵地防守,而不是定点狙击,堑壕中苏军的人数并不太足够,除了机枪位及个别重要的位置的人不动外,部分像夫这样手上握着一把步枪的苏军士兵,不得不在多个位置上来回守望。
敌我双方在两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对持,这对于有堑壕工事作为防御掩体的苏军是有利的,对于仅靠临时战壕掩护的德军相对不利。堑壕工事露出地貌的一小部分有带射击孔的护墙射击起来比较安全方便,而临时战壕需要射击的时候要冒险把头伸出战壕外。
工事的重要性往往就体现在这么一点点的区别之上,夫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工事上的这点优势,向远处的敌人暗算射击一下。2米的距离上,没有光瞄准镜,射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但以夫的射击水平,还是能够大概打三枪就能中一枪。射那些趴在地里挖掩体的德军工兵当然不易得手,但对于那些架着机枪在战壕里冒头出来射击的德军士兵,却成了夫眼中搜索的价值目标。
由于夫处于正面阵地及左翼阵地的交接位置,夫的射出的子弹往往都是从相对侧翼射向德军的机枪手。夫盯上了三个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德军机枪位置,又在两个射击孔中来回走动向他们射击。刚开始的时候被夫冷枪放到的德军士兵,还不清楚子弹是从那里打过去的。一名德军机枪手被打伤了,换了另外一个德军士兵,随便挪了下位置就又继续射击,结果没过多久又被冷枪打翻了。夫也是忍稳得很,通常在一个位置上得手后,马上转换到另外一个射击位置上,绝不在一个位置上射击太久,有时就算没有命中目标,也干脆蹲下来休息一下,保存自己的体力,谁说打枪不累啊,光是一直据枪就能让人手脚发麻,精神力比体力更容易消耗更让人产生疲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