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照相馆(1 / 2)

 目送了安凯的离去,庞小凤就按地址找到了还在汉中饭店上班的二哥庞宇,在一口气说完西安所遭遇的烦心事后,庞宇笑着对她进行了安慰:“人生不如意的事多了去了,你这点根本不算啥,别着急,先在这安心呆两天再说。”

接下来庞宇向鱼庄老板请了假,到街上给庞小凤买了两件衣服,还带她到莲花池公园玩了半天。

“我看见公园里有摆照相摊子的,这个活看起来还轻松些,适合女孩子干,你想不想试试?”庞宇对庞小凤说道。

“我呀,这个恐怕有点难吧!”庞小凤答道,一种不自信的样子。

“没事,只要想学,总会有办法。”庞宇继续说道。

翌日,庞宇就带着庞小凤来到新时代照相馆,借着买胶卷的幌子和照相师傅攀谈起来。

“麻烦问一下你们开照相馆能赚钱吗?”庞宇给照相师傅恭敬地点了根烟问道。

“还可以吧,我们这是国营相馆,工资每个月都是固定的。”照相师傅答道。

“我想让小妹也学这个手艺,麻烦您给点建议。”庞宇见对方态度和蔼就继续问道。

“这个技术倒是不难,照相机有说明书,冲洗胶卷照片的药粉都附带有说明,自己只需要做一个曝光箱就可以了,这关键得靠自己摸索,时间久了自然就好了。”照相师傅耐心地回答。

从照相馆出来,庞宇去银行取了钱,就带着庞小凤在照相器材经销店掏了一百四十元人民币买了一部珠江牌120照相机,接着又买了显影粉、定影粉、洗相纸等一系列冲印照片的东西。

“别怕,这些东西都买的比较多,多练手,别舍不得,用完了我又给你买,等摸索的差不多了就去办个营业执照,到街面上去摆个摊,反正那里离咱家顶多七、八里路,又不远。”庞宇对庞小凤说道。

“嗯,等会我去买点书,可能书上说得更仔细些。”庞小凤说道。

“应该是,你下午去书店转转,我得到饭店看看去。”庞宇说完又给了庞小凤五元钱。

第二天,庞小凤带着一大包大大小小的照相器材回到了庞家院,从此开始了她半商半农的生涯。

经过了短暂的小别,庞家院依然那么宁静,而在这宁静中,庞小凤没有了以往的空虚,因为她要研究什么是光圈,什么是光速以及怎样调焦怎样选择拍摄角度等问题。

在以家门前的棕榈树、慵懒酣睡的小猫等为拍摄对象匆匆照完第一个胶卷后,就把自己关进黝黑的屋子里冲洗胶卷。

“时间到了。”杨爱英在屋外喊道。因为冲洗胶卷时不能见一丁点光,所以庞小凤就让母亲盯着钟表给报时。当听到母亲的声音时,就赶紧把来回卷动的胶片从刺鼻的显影药水里拿出来,在清水盆里来回晃动几下,等把去掉了之前药水的胶片放进定影盆中之后,才觉得可以轻舒一口气了,因为影像经过几分钟的药水浸泡,就被固定住不会再出现跑光等足以导致前功尽弃的问题了。等胶片自然晾干后,如果电正常第二天晚上就可以在红灯下洗印照片,等经过曝光、显像、定像、漂洗、烘干、裁边一系列程序后,照片才可以示人并装袋。

在差不多反复试验了两个多月后,庞小凤到工商局填表注册办理了营业执照,然后就在街上挂起布景试着摆摊设点。

这个取名庙坝的街道是一个典型的乡场,没有历史典故,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霓虹闪烁,虽说如此简单,但每到一、三、五等单日逢集时也会聚拢许许多多来这里交易的村民。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里也变得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除了提上筐子背上背篓到这里买卖东西的人,一些农村的闲余劳动力也做起了生意买卖,不是开面皮店,就是批发些衣裤鞋袜练地摊,这些犹如雨后春笋般升腾而起的各种店铺光鲜亮丽,直引得十里八乡的人们到这里享眼福饱口福,不到太阳偏西硬是舍不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