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那年,二十(1 / 2)

 按时开门,以良好的态度对待顾客,盘点时认真的清点货物、打扫积尘、码放商品,在抄完每月都要上报一次的盘点表后,庞小凤已掌握了此项工作的全部流程,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庞小凤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在逐步减轻。

“庞小凤,你这么快就能单独营业了,说说看我请假的这段时间经理有没有帮你?”休完事假的女同事上班第一天就好奇地问道。

“有,开始好些啥都不会,全是经理教的呢!”庞小凤如实答道。

“就是,你才来,又不是国家正式工,所以就得好好学好好干,不像我这吃皇粮的,就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谁也拿我没办法,这真是托了城镇居民户口的福了哦!”女同事说道,一脸的沾沾自喜。

庞小凤正不知道如何回答,经理从后门进来了。

“开会都说多少次了,上班期间不能扎堆谝闲传,不能穿奇装异服,你看看你们,我在后面院子里都听到你们喳喳喳的吵欢了,没说多钻研钻研业务,你们过来看看,这酒都快卖空了,也不知道及时上架,尤其是你庞小凤,都不知道咋样说你好了!”经理满脸乌黑的说道,一种特别生气的样子。

“我,我……”庞小凤想要解释。

“我啥呢,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经理气哼哼的对着庞小凤说道。

来到经理室,庞小凤就像一位犯了错误的小学生,耷拉着脑袋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

“今天我正式给你办个招呼,你不要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坏人学坏人,像那种没有组织纪律观念的人,你至于和她打的那样热火吗?你年龄小,父母又没在跟前,在交往人方面尤其要注意点。”经理对庞小凤语重心长的说道。

眼前这位由开始的发火、到后来循循善诱的经理姓杨,和玲玲一样也是供销社职工的后代,平时不喜说话,为人严肃,尤其对待自己手下的员工,那更是要求严格。每当大家看见总爱戴顶鸭舌帽,长着串脸胡的他一出现时,即便是再兴致盎然,也赶紧缄口禁声,就连下班的时间也毫无例外。

“这里有选矿厂,也有诸葛孔明的墓地,作为咱们窗口单位,每天啥人都得见,别看有些人模人样的,说不定还真不是好人呢!不过这里的老百姓还是厚道,时间待长了你就知道了。”杨经理继续说道。

回到门市部,庞小凤和同事没敢再往一块钻,而是各自整理商品货物,等一切摆放整齐感到已没什么可以挑剔时,庞小凤就翻看报纸,她觉得报纸的副刊有意思,里面的文章声情并茂,读起来更能贴近人的心灵,这种感觉也许与平日里爱写随笔日记有关。她心里想,今天的日记应该写写鸭舌帽加缀络腮胡的杨经理了,因为庞小凤觉得他既像师父又像老板,在让人尊敬的同时又不免心生畏惧。

“今天下午提前半个小时下班,村支书请咱们去吃饭呢。”杨经理来到店内说道。当时供销社系统是我国农村最大的商品流通网络,是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的主渠道,通过商品收购、销售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即便有经商的个体户逐步出现,但和已成规模的供销系统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而已。

来到支书家,他们不但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还特意请了司机、文书等人作陪,那种隆重热情,让庞小凤深感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多么让人看重。

“这一杯敬给一心一意为咱们老百姓服务多年的杨经理,要是没有这大商店,我们买化肥呀、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该有多么不方便!而且带出来的徒弟服务态度又好,没啥弹嫌的。为表示感谢,来,大家共同举杯!”村支书说完仰脖一饮而尽。

“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杨经理赶紧应答,庞小凤和同事也跟着恭敬起立。

“庞小凤,我给你说,我都不想在这干了,别看经理一出来对人笑嘻嘻的,可看看在单位对我们是啥样子,又爱黑脸,还时不时开会唠叨发脾气,弄得人一天到晚紧张兮兮的。”同事见经理跟别人推杯把盏就对庞小凤悄悄说道。

“那不在这干,又能到哪?”庞小凤问道。心想干工作不是你想去哪都能去的。

“我已经让老公活动去了,你先别跟人讲,估计快差不多了吧。”同事捂住嘴尽量压低声音说道。

已经和玲玲有过一次离别,庞小凤也就不太在意,况且也许只是说说而已也说不定。可是没过几天,同事真的调走了,这偌大的商店就剩下庞小凤和经理两个人。

“这最近每次来就看见你一个人上班,其他的服务员呢?”一顾客问道。

“调走了。”庞小凤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