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章 第一缕曙光(九)(2 / 2)

高老头道:“你先是打着高字旗招募了徐玉扬和何常两部人马,你现在又要打着旭字旗让徐见山招募一营人马。你可知道,每次花名册上多个名字,可要付出多少钱粮?且不说武器盔甲,鸟铳火药,兵饷给需,还有兵士的妻儿老小要安顿,万一伤亡了,又要一大笔恤金。旭儿,你老爹有点钱,也经不起你这般折腾。这根本是个无底洞啊。徐疯子五千,何虫子三千,现在你又要徐大山募兵三千。一万一的人马,这钱粮流得比江水还快啊。”

何常有打不死的蟑螂的外号,倒是被高老子称作是何虫子,看来高老头的怨气不少。其实高旭知道,徐玉扬和何常两部人马,高老头除了安顿了一批军属,支援了一批粮食,并没有出血多少。至于那些武器盔甲都是从清兵手里夺来的。这刘良佐的一镇人马初降清朝,除了将领,普通的士卒根本没有换装,仅仅是剃了头,器甲仍然是明朝制式。而且,这个时候加入高字营杀鞑子的,倒不是为了当兵吃粮混日子,而是纯粹的义勇之士。

只听高老头又道:“再说,你看徐疯子和何虫子的两营人马,哪里有当兵的样子,混糟糟的一团,根本没有秩序可言。旭儿,不是一个民夫走卒拿起刀就是一个兵啊。”

高旭点头道:“高字营初创,未经训练,的确毫无军纪可言。但只要他们是敢战之士,就是一个合格的兵卒。因为只要他们经历一次血战,他们就是老兵了。”

现在是以战代练的方式来让高字营成长,对于士卒来说,这是最残酷的训练方法。但形势逼人,根本没有给高旭平日练兵的机会。

沈廷扬听罢点点头,道:“江阴历来是热血之地,若要招募兵士,江阴确实选。至于粮饷,倒无需足虑。取义扩编人马,也是为了公义。江南历来富膏之地,如今烽火处处,各地不缺钱粮,缺的是热血之士。只要高字营能驱除鞑虏,各地义民自然会有钱捐钱,有粮奉粮。”

对于沈廷扬这种空头性质的许诺,只重实利的高老头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只是当着沈大人的面不好作。高旭见高老头舍不得出血,不由怂恿道:“爹爹,沈大人的意思是,只要我们把鞑子驱除了,这地方上的赋税就让爹爹你来收。比如说,如果我们能够把苏州常州两府的清兵杀败了,所谓苏常熟,天下足,到时两府的赋税让你啥本钱都回来了。”

很显然,这绝不是沈大人的意思。高旭有意的曲解顿时让沈廷扬脸色一顿,满含深意地望着高旭,暗想这小子的志向不少啊。要是在往日,这种大逆不道的军阀言论向来是让沈廷扬这类文臣失色的。

高旭却是不惧沈廷扬深邃的目光,坦然相向。

高老头听罢儿子的话,先是一愣,继而狂喜,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你才一万出头的人马哪够呢?不行,你要多少就招多少,老爹捅破家底来支持你……这个可是大生意啊。”

作为正统的文臣,沈廷扬被高老头把天下事当作生意事的做法实在无法接受。但在如今的形势下,他竟是说不出一个不字来。望着眼前沦为异族圈地的大好河山,有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无奈。话又说回来,这高旭要是真的能光复苏常两府,把赋税拿来补充军需总比落在满清手中好。问题是,这说法有种痴人说梦的倾向。不过,高旭也没有语病,他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无论如何,沈廷扬只是一阵无语。高老头见沈廷扬沉默,就当作他真是这个意思。一阵盘算之后,竟是摇摇头,道:“旭儿,这生意可太大了,到时要你真是招募数十万人马,光你老爹一人的本钱,倒真是做不成的。”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高老头还真敢想,从一万人马一下子跳跃到数十万了。高旭与沈廷扬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眼底也不约而同地露出几分苦笑。

但高老头的支持举足轻重,高旭为了不打击他的热情,不折断他幻想的翅膀,于是胡乱说道:“我记得这个时期在南洋有什么东印度公司之类的组织,这种组织是商人组成,也有属于公司的军队。军队在海外攻城掠地,所得利润由公司支配。所以,既然一人做不成,可以让大家来做。爹爹可以联络江南的商人,组建商会……就叫作江南联合商会。商会总部就设在崇明。大家按比例投资,按比例分成。这个想法如何?”

高老头双眼一亮,他常年到南洋做海外贸易,自然知道东印度公司。他拍手道:“有钱大家赚。此事大有可为。改日我就联络江南各地的大商人。看看大家有没有这种意思。江南联合商会,好,好,就用这个名字。”

高旭笑道:“那么爹爹可就是江南联合商会的第一任会长。”

高老头只是嘻嘻地笑,道:“旭儿,要论财力之雄,你老爹在江南也是数一数二的啦。呵呵。”

沈廷扬有点听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无奈地看着眼前这俩个大小奸商。这高老头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物,而这个高旭也是像是虫蛹化蝶一般大异往日,将来的事还真是不好说。唉,反正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怎么着都好过失之于满清之手。

而对于高旭来说,只要能忽悠出钱粮来,随高老头怎么去折腾。

这时,训导冯厚敦带着江阴城内的士绅前来小石湾拜见沈廷扬和高老头。高旭因为一夜未眠,身体困顿,便没去凑热闹,正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的时候,却见高氏海盗战队的队长包头鱼走过来,一番低语之后,高旭脸色微变,立马沉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