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 对峙(二)(2 / 2)

岁月 绿窗幽梦 0 字 2021-09-21

客观上。武汉会战地确算得上是一次大捷。抛开此会战相比之下给予日军地重创不。单就这场历4半月。以中**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地会战本身而言。就具有着重大意义。‘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地思想贯穿了整个作战。武汉会战不但给予了日军以重创。</p>

没有使得中国守军陷入到如同守南京地那样地噩梦中区、第5区地外围抵抗并最终成功组织撤退。显然就是一种胜利。/</p>

就战役而言,日军最终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武汉-这个中国的腹心地区,的确是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角度而言,日本人却是未能实现其原先的战略企图。</p>

当初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也鉴于此认识,日本御前会议才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而为此,日本政府还规定须以集中国家力量,以在本年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中国的战争。</p>

但是现在,武汉会战结束了,日军一心想进行的、意在切断中国南方生命线的广州攻略也结束了,可是结果呢?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政府期望的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p>

正如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所发表的声明中所写那样:“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四万万中国人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p>

日本大本营提出的‘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也因为这次旷日持久的会战而被彻底粉碎,由于由于中**队的坚强抗击,日本陆军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以配置给华中派遣军,其中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约25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投入的总兵力当在3人左右,并协同发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4半月,不但没有歼灭中**队的主力部队,更没有没有使中**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自己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此战而下,伤亡十万之众,更有万家岭之战令一个师团损之半数这样的战事。可见日军之困境。</p>

诚然,自卢沟桥事变为启,至武汉会战结束,这5个半月的时间,几乎是日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下,国民政府军屡屡败退,但整体从战略上来,日军虽然占领了中国中部以东的包括南京、上海、武汉这样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在内的所有重要城市、港口、重要铁路等交通命脉,但却未能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反使自己陷入战争泥潭,暴露出战争潜力严重不足的弱,不得不面对战争持久化的严酷现实。</p>

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再也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防御。而这就使中国的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则陷入了它最不愿意看到的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p>

这样,战争前景也变得模糊起来,中国国民政府虽然撤守了大片领土,但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并使得沿海大批工厂内迁,掩护全国转入战时体制。虽然日军在战役上攻城掠地,在战略上却力不从心;中国在战役上屡屡失利,在战略上却初见胜算,由此开始,方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p>

尽管战场上的力量对比,日方仍占上风。日方虽无力继续战略进攻,仅能实施战役性的有限攻势,而中国也还不足以进行战略反攻,仅能在抗击日军有限攻势时实施局部反击。而日本的对华政策也转变为: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p>

因而可以这样来评价武汉会战,这种战事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p>

而这个时候,74军上下的数万官兵却不知道什么是转折,什么是持久抗战,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正在紧急开拔的途中。</p>

由于武汉沦陷,华中另一重镇-长沙已经处于日军的严重威胁之下。为了保卫长沙,月5,74接到第9战区的命令,调往长沙以东的永安等地,就地防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