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再顾倾人国(1 / 2)

 第三十章再顾倾人国

[首发]

“小杨,小杨!”崔连国主任一走进中原焊接厂的大门就喊上了,“小杨,你在哪儿了?”

杨晨放下手中的《尤利西斯》,快步走到屋外,“我在这儿呢?表叔,有事吗?”

“这样的,今天有一组钢架送货安装,李厂长让咱这边去一个人,你去吧!收拾一下,一会就走,来车接你!”

“去哪儿?”

“北京!”崔主任摸了自己的秃头一下,“我的那些表你回来要给我弄好呀,我给你留着!”

“行!没问题!”

杨晨对身边的赵铁桥笑笑,赵铁桥拍了他一下,也嘿嘿笑着。他们前几天在北京闹的那件事厂里还没人知道,两人回来好几天都不得敢出门,才消停了一阵子,又要去北京了。当时热血沸腾做就做了,现在想想真后怕,一提北京就有点心惊肉跳呢。

“我去打探一下情况也好!”杨晨摆了一个壮士发冲冠的样子,然后猛地一转身,冲进屋换衣服去了。

××××××××××××××××××××××××××××××××××××××

人类背叛了自己和大自然的规则,秋天也用沙尘暴改变了季节的思维定式,金风也变得有些肆虐猖獗了,卷过黄褐的山川和楼群,黄褐的人群也匆忙起来,在茫茫的风沙里继续着以前的生活。

北京的星光和灯光都模糊起来,黑色的夜的灵魂化做一片坚硬的茫茫沙海,早晨也没有了清丽的色彩。

牧云给浩浩戴上帽子,又围上一条围巾,才把他交给正在诅咒天气的婆婆。等她们下了楼,又跑到窗户边看宋月莲小心翼翼地牵着儿子的手走在风沙漫天的马路上。

在家等婆婆回来还是出去逛一下呢?这样的天气!牧云开始为自己安排这新的一天。

出去吧!去书店看书去,总比呆在家里强。

三十分钟以后,牧云已经出现在了首联丽泽图书中心了。

牧云一直认为生活在图书馆里的人最幸福了,博尔赫斯说:天堂的样式跟图书馆一模一样。上学的时候,我就知道马克思是坐在图书馆的椅子上一边学习,一边与世长辞的。牧云第一次去图书中心看书的时候,走进大门,一眼就看见白胡子的马克思像高高挂在墙上。大胡子眼睛露出睿智的光芒,鹅毛笔握在手里,像一把铁锹,随时准备做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牧云站在书架前,身前身后都是书,书香扑鼻,气氛亲切,仿佛前生就在这里坐过读过。没有生活中的鸡零狗碎,磕磕绊绊,只有翻书的沙沙声,这里成了岁月的深宫大院,有一种未知的诱惑,安全感缓缓而入。

恍然间,她又觉得自己渺小得如同一粒微尘。一个人能为这世界做些什么?如果有可能,我只想成为这图书中心里任何一本书上的一枚铅字,静静地守候在这茫茫岁月中,等到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个人来购买,有一双手轻轻把我打开来,窗外的沙尘暴有所减弱,一缕阳光扑簌簌落在牧云的身上,像金色的手指,抚摸这个女人生命的每一个音符。

她那又灵巧的小手轻轻从书架上拿过一本书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牧云心里一动,因为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本书。她看了好几遍,有机会就还想看。

“他们随着钢琴和小提琴的旋律翩翩飘舞。特丽莎把头靠着托马斯的肩膀,正如他们在飞机中一起飞过浓浓雨云时一样。她体验到奇异的快乐和同样奇异的悲凉。悲凉意昧着:我们处在最后一站。快乐意味着:我们在一起。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

她喜欢这样的场景和情绪,虽然并不赞同主人公托马斯爱特丽莎的方式,她也觉得托马斯比大多数中国的男人或丈夫要强的多,起码他懂得爱,最后也明白了“轻”与“重”的关系。牧云也不喜欢萨宾娜和弗兰茨,她们的生活态度也是有问题的,可是这几个人的生活要经四周那些“媚俗”者可爱的多。

牧云看了看四周正在选书、看书的人,又想到婆婆、林鹏飞、哥哥和嫂子,这些人也不都是“媚俗”者吗?自己也是,那么水云太冲呢?也是吧?她不能回答自己了。

生命中充满了轻与重,抉择。我们永远只能选一个,并且不知道是否正确,因为选择就意味了放弃了另外的机会,只能在面前的这条阴湿狭窄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去追逐那些也许错了的目标。

生命是短暂的,这就不得不使人们被迫放弃了多种生活的方式以及努力的机会。我们本来有很多选择,而不得不掐断了所有别的道路。

脚步是沉重的,心灵是轻浮的。物质堆积在地面上,身体却只能按部就班地循规蹈矩,依附于生存,执著于生活。思想却可以飞很高很高。沉重是必然的,而轻灵是突发的。沉重和轻灵就是硬币的两面。

我们不由自主地向往轻,荣华富贵,高人一等,可是这追求却会逼我们无法自由呼吸,那是由它生发出的重在作祟。可归结起来,不可承受的是生命中的轻。这对轻的不可舍弃,是人的基本**。

那生命呢?书里面的生命死亡的很多,最让人不舍的却是那只卡列宁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