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伏棋一着(2 / 2)

"怎么,难得见你这么入神,在琢磨些什么呢?说给我听听。"多尔衮在椅子边上站定,俯下身来先是顺着我的视线看了看那两方玉玺,然后悠悠地问道。</p>

我终于醒悟过来,连忙尴尬地笑道:"你什么时候进来的?跟只狸猫似的,轻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啊!"</p>

接着连忙起身,让出位置给他落座,然后自己转身去搬圆凳,被多尔衮制止了:"不必了,咱们共坐一把椅子也不错,这样才显得格外亲近些。"</p>

"既然王爷有命,我也只好斗胆啦。"说着我顺势坐了下来,和他肩并肩挨坐在一起,这样的近距离相处果然亲昵无比。</p>

"你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小过?果然是在欺瞒于我,咱们都是多年夫妻了,还用得着如此避讳吗?"多尔衮一脸窥测先机的神色,故意作出得意状,"不是我进来的动静小,而是你自己走了心神,所以才会后知后觉。你嘴上说自己胆小,实际上你刚才一定在琢磨着一件胆大包天的秘事,看我猜得对是不对?"</p>

我"哀叹"道:"唉,我就那么点心思,就像半碗清水,怎么不被你一眼看穿?如今果然被我言中,玉玺也可以拿过来自己随时取用,王公大臣们也都来王府中议事,这和'开府治事';没有任何区别,你算是到了为臣的巅峰了,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你现在有没有打算?"</p>

一阵沉默后,多尔衮沉声回答道:"眼下还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毕竟军国大事要紧,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拿下燕京,占领北方,而不是为那件大事而处心积虑。"</p>

"未雨绸缪,什么事都比别人早走一步,永远不会吃亏。"我侧过脸来,望着他的眼睛,说道:"你这次出征,意义非同小可,倘若当真顺利占据京师,迅速平定北方时,你打算什么时候接皇帝太后入燕京?如果这个时候你的部下,亲贵重臣,明朝降臣都劝你自取君主之位,你会如何回答?是当即拒绝,还是犹豫不决?"</p>

果不其然,这个严峻而极为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就把向来词锋犀利,能言善辩的多尔衮给问住了,他讷了片刻,方才无奈地答道:"着实令人委决难下啊,这个我一时之间恐怕真的无法作出决定。"</p>

"我知道你是一个能够战胜自己心中***的人,这在多数时候都是正确而大有裨益的,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你却不能依旧如故,到了该你拿的时候,你就不要犹豫。"我神色一正,坚定地说道。</p>

多尔衮和我四目相对良久,方才叹道:"我又何尝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只不过到那时局势未稳,戎机繁复,各类事物千头万绪,就算是生出三头六臂来指挥部署尚且来不及,又如何能在那个时候贸然行事呢?"</p>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一事相必你非常清楚吧?这不是你主动发起谋反作乱,到时候你那些忠心耿耿的下属们自然会心有灵犀,团结一致地推举你登上皇极殿的宝座,你只需稍稍谦辞一下做做样子,一切就万事大吉了。"</p>

我虽然知道天下未定之时贸然登基,固然不是个最佳时机,然而我却忧虑到另外一层:很多史料记载,多尔衮入北京之时,很多百姓都不知道满清在关外还有个皇帝,他们都把多尔衮当成了他们的新统治者。如果这个时候多尔衮"顺应民意",黄袍加身的话,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此时南明小朝廷刚刚成立,哪里敢贸然来犯?李自成作为丧家之犬,被吴三桂追得一逃三千里,就更谈不上威胁了。</p>

唯一的反对力量就是来自于关外的盛京,这些留守戍卫的反对派们,然而这几个一直暗中与多尔衮作对的人力量实在不值一提,充其量也不过是占个公理,可以义愤填膺地指责多尔衮是僭越自立,发誓讨伐而已。实际上他们的势力丝毫威胁不到多尔衮,因为整个大清的绝大部分军队,全部都掌握在多尔衮的手心里,只要下了决心,没有什么不成的。</p>

我将这些想法一一举出,详细分析之后,继续说道:"与其将来天下大定,人心思安,中原百姓已经认识到你和皇上君臣之别时,再行大事,虽然照样可成,然而却平添出多少恶名,还不如拿下京城之后就当机立断,一蹴而就得好。"我心中暗叹,只可惜自己身为女子,不能随军同行,以便于随时给多尔衮出谋划策,适时地提醒这点,因此我实在放心不下。</p>

"这..."多尔衮并没有直接否决我的意见,因为他也意识到我的话确实很在理,他无从反驳和回绝,他抬眼看着对面的窗棂,喟然道:"还是容我再加思量,考虑妥当才好。"</p>

沉寂过了良久,我忍不住将一个已经成熟的想法提了出来,想必他不会不采纳的,"那件大事,你若是要仔细思量,倒也没有什么。可是有一个关键之处千万不可忽略。"</p>

</p>

多尔衮很感兴趣,"哦?什么关键之处如此重要?"</p>

"这次出征,基本上随你前去的都是自己人,留守盛京的都是反对者,如果他们趁你不在京,又手握重兵极易引起主上疑忌之时,在两宫皇太后面前煽风点火,语出离间,故意扯后腿怎么办?还有一个是出征将领们的家眷们在盛京人身安全,怎么能够保证万无一失?"我先将心底的忧虑一一道出,为引出后面的建议而铺垫。</p>

多尔衮略一考虑,不由得有些忧心忡忡,"是啊,这两个问题确实不容忽视。但是第一条恐怕很难避免,毕竟我不在盛京,他们想和两宫皇太后联络,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光凭一条规矩是挡不住的。不过他们应该掀不起多大的浪花,毕竟眼下两黄旗的领侍卫内大臣,有一个是自己人,光凭索尼自己也无法控制宫禁戍守。"</p>

他说的那个"自己人"是正黄旗护军统领拜音图的弟弟锡翰,他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况且按规矩是天子亲领的两黄旗戍卫京城和皇城,他出身两黄旗,同时以宗室身份兼领掌握宫禁和皇帝太后安全的重要差事,是完全可以与索尼抗衡的。所以多尔衮掌政之后,将这粒"沙子"掺入了皇太极在世时几乎是铁板钉钉的皇宫护军当中,打破了多年以来无法染指皇帝亲军的格局。</p>

"光这样还不够,"我摇了摇头,"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一定要赶在你明日出征之前,再多添一道保证,这样方能达到进可顺利行事,退可安枕无忧的目的。"(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