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黄金时代(2 / 2)

“特伟爷爷,我们刚来。”曹青连忙说道,指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好奇地问:“爷爷,何奶奶她们人呢?今天怎么都不在呀?”

“噢,有部片子就快完成了,大家都出去赶后期制做了。”特伟笑着解释道。

“是不是前些时候的那部《芦荡小英雄》?”曹青听了恍然大悟,追问了一声。

“嗯,就是那部,还有一部《山羊回了家》也在赶进度,所以大家都忙得很。”

“特伟爷爷,不是还有部《西瓜炮》么?”小芸插嘴急问。

“咦,我们的小囡囡也知道《西瓜炮》啊?”

“爷爷小瞧人,我当然知道啦,里面有个木偶还是我帮于阿姨上的色呢!”小芸扬着小脸,很自豪地道。

“呵呵,看不出来嘛,我们囡囡这么能干呀?告诉爷爷,是哪个木偶呀?”特伟蹲下身子,乐呵呵地摸摸她小脑袋问。

“就是当官的大坏蛋啦,胖胖的,傻傻的,嘻嘻。”小芸捂着嘴儿直乐。

“哈哈哈!知道,知道!走走,跟爷爷去办公室坐坐,爷爷那边有大苹果吃。”

“嘻嘻,有大苹果吃喽!谢谢爷爷!”

别瞧特伟爷爷年级大了,可他依旧有着一副童心,不仅是特伟爷爷,还有阿达爷爷,钱爷爷,金爷爷,勒爷爷,何奶奶,于阿姨,穆叔叔甚至小周叔叔等都保持着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在他们手里才能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生动可爱的美术电影,在上美影的时候,曹青和小芸没少在放映室欣赏过以前上美影拍摄的那些动画片,每次看完后都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些动画片小芸从来没有看过,就连曹青前世也只看过大名鼎鼎的《大闹天宫》等仅仅几部而已。他根本就没想到,除了万籁明老先生的《大闹天宫》之外,解放后到文革前那段时期里,上美影还拍摄了近百部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动画片,其中《骄傲的将军》、《神笔马良》、《过猴山》、《小鲤鱼跳龙门》、《猪八戒吃西瓜》、《雕龙记》、《鱼童》、《小蝌蚪找妈妈》、《没头脑和不高兴》、《长发妹》、《孔雀公主》、《牧笛》……更是典型的代表之作,这些动画片老少皆宜,艺术水准之高就是放到二十一世纪也是难得一见的佳品。

曹青常常感叹,上美影能被称为中国美术电影的摇篮,中国动画片的圣地绝对不是侥幸得来的,光是这些堪称精品,风格独特,品种繁多的动画片就奠基了上美影在中国美术电影界甚至世界美术动画界中不朽的丰碑。

日本动画之父手冢治虫先生曾经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正因为年轻时候受到了中国《铁扇公主》这部动画片的影响,才促使自己下决心投身于动画事业,从而开创了以后日本动画业的发展和高速飞跃时期。”手冢治虫先生在重病离世之前,他最后一部动画片就是《我是孙悟空》,以此用来表达对万籁明老前辈和上美影的深深敬意。

这个时代的美术动画片和曹青所熟悉的制作完全不同,曹青本就是学广告设计的,毕业工作后做的又是平面设计,广告和动画两者相通,他对动画片的制作原理并不陌生,但当他第一次瞧见那些叔叔伯伯,爷爷奶奶们制做动画的经过后还是大吃一惊,差一点儿愕得合不拢了嘴。

上美影的动画制作方法不是先进,而是落后,甚至可以说实在是太落后了。拍摄使用的器具和录作设备全都停留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的水平,除了老掉牙的苏联进口摄像机和勉强还过得去的录音棚之外,根本就没其他半点高科技产品。一切都是那么原始,每一副画稿,每一个镜头几乎全靠手工,一笔笔,一点点地拼绘起来,如果是碰上复杂的木偶和剪纸类动画,那制作人员更是辛苦,光是一个单独人物各种不同的动作造型就要准备上好几个,每一个都是靠手工经过精心设计,一点点制做出来的,无论表情还是衣着处的细微诧异都要考虑周全,全都做的活灵活现,一丝不苟。这样大的工作量,这样艰难的工作强度,上美影的职工们却从不抱怨,反而乐在其中,用极大的热情投入,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从而创作出了这么一部部难得的佳作。

在前世用惯了电脑,习惯了做好原图后再由电脑自动上色、进行修改的曹青根本不敢想象用这么原始的手段居然也能够做出这么精美的动画来。可这一切事实全摆在他的眼前,惊叹之余他忍不住感慨不止,但心中又免不了有些悲哀。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当时代跨入九十年代初之后,上美影就将从无限的辉煌走向最后的没落,传统的制作手法也因为大批老人的退休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被逐渐淘汰,再加上体制改革上的失败,上美影又流失了大量青年后备力量,占据中国动画界,甚至世界动画界半壁江山的上美影最终被大量涌入的日本、美国动画片打得落花流水,从此销声匿迹。

这也是曹青生在上海为什么听说过上美影,却很少看过上美影作品的原因。像他这样九十年代期出生的年轻人,从小到大陪伴成长的全是日美动漫,尤其更以日本的动漫为主,假如他不是学画的,也不是搞广告出身的,甚至可能连上美影的赫赫大名都没听过呢。

********************************************************************

考虑到读者朋友的阅读连贯,这章就不分开发了.

继续狂求收藏!求推荐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