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激烈争吵(1 / 2)

 曹青在北京一共呆了四天,这四天中他有一半时间是和查海生度过的,这两个年龄相差不多的少年之间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了,文学、绘画、音乐、对未来的美好描绘还有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波光鳞鳞的燕园未名湖畔、静谧安适的清华园内、雄伟壮观的八达岭上、树木蓊郁的景山之颠、还有那令人惋惜不已的圆明园中……,这些地方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爽朗的笑声。短短几天内,他们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相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曹青离去北京的那天查海生还特意赶来火车站送他,在站台前跟着缓缓前进的火车奔跑着,不断挥手向他告别。

“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啊!”从窗口回望去,直到查海生的身影渐渐远去,曹青的眼角湿湿的,依旧不停地向他挥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寄托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未来的憧憬,前世关于查海生的死引发了无数的猜测,但谁都没把握确定真相。曹青根本就不信,如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一个人会怎样才走到那一步,究竟又是什么原因才使得他抛弃所热爱的一切呢?

“海子……永远的海子……。”火车拐了个弯,终于再也看不见查海生的身影了,曹青这才坐回座位上暗自感叹。这是一个天才般的诗人,同样也是引起无数争议的诗人,曹青万万没有想自己居然有幸同他相识,并成了朋友。

北京一行,曹青的收获很大,不仅是认识了查海生,最主要的是他来北京的任务完成了。郑文光先生按着约定第三天把修改完的稿子交到了曹青手里,根据曹青所提供的素材和构思。这部《飞向人马座》故事性变得更强,人物也更生动了几分。翻阅着郑先生地手稿,曹青心里是高兴万分,有了郑先生的帮助,他接下来对这部小说的改编就变得容易多了。

“青青,谈的怎么样?”刚回到上海。曹青连家都没回去,让郭亮带着行李先帮他带回家和家里人打个招呼,而他却直接就赶去了上美影,风风火火地冲进了特伟的办公室。

“成了!郑先生一口就答应了!”曹青很兴奋地说道。

“呵呵,这是好事啊!”特伟见他如此高兴的样笑着点点头,起身帮曹青倒了杯水,并问了问这次北京之行地细节。

喝了口水,曹青高兴地述说着,同时还拿出了郑先生签字的协议和修改过的稿子。“您看。郑先生决定免费把改编权交给我们,而且还主动帮我们修改了小说。”

“是么?”特伟拿起细看。边看边感叹道:“不容易啊!青青啊。回头可得好好感谢感谢郑先生。我们这个人情可欠大了。”

“我也是这样想地。”曹青点头道:“郑先生地生活条件并不好。他这次能免费让我们使用他地小说是对我们地信任。虽然眼下我们拿不出什么来报答郑先生。可是我已经想好了。等这部片子拍出来后一定要帮郑先生悄悄准备份报酬。您看怎么样?”

“当然可以!”特伟毫不迟疑地点头赞同。笑道:“只要在我职权范围内地。到时候打个报告上来。我一定批!”

“嘿嘿。这可是您说地呀。我可记下啦?”

“臭小子。还怕爷爷不认账呀?”特伟笑骂道。

随手又翻了翻稿件。特伟露出了疑惑地表情。问道:“青青。稿子怎么变厚了?你去北京这几天我已经看过书了。地确是本好书。可我记得好像内容没这么多吧?”

“嘿嘿。刚才不是说郑先生帮我们改稿了么?是按我的要求改地。”曹青有些得意地回答。

“你的要求?怎么没和我提过?”特伟奇怪道。

“您不是让我全权负责么?再说您忙啊,现在提也不晚嘛。”

“等等,让我先好好瞧瞧。”特伟坐下仔细翻阅了起来,看了十几页微微皱起了眉头。

“怎么?难道您觉得改得不好?”曹青见他这表情连忙问。

放下稿子,特伟摇摇头:“不是改的不好,而是改的很好,比起以前的内容来修改过的可读性更强了。可是青青啊,这么多情节你怎么拍?一部动画片时间有限啊!按着原书压缩一下还有可能,可现在怎么压缩情节?难道你想拍上下两集?”

又是这个问题。曹青之前并没有和特伟谈过他打算把这本小说拍成连续动画的构思。不过今天匆忙赶过来一是告诉特伟事情谈妥了,第二就是想和特伟好好商量这事。既然特伟主动问了这个问题,曹青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

“不是上下集,是许多集,连续的许多集!”还是这句话,曹青向郑先生说过,现在是对特伟说。

“许多集?系列?”特伟一愣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不行,电影院根本放不过来啊!就算电检肯批电影院怎么安排?”

“爷爷,我根本就没打算在电影院放啊!”曹青笑眯眯地回答。

“不在电影院?电视?难道你打算在电视上播?”特伟马上就想到了,皱起眉直摇头:“青青啊!我明白你的想法,可你也不能这么莽干啊!我们地国情和国外不同,虽然国外已经有了在电视频道上播发的系列连续动画,可那是建立在拥有大量电视用户基础上的。你瞧瞧我们国家,这电视机有多少人家里才有?这样的稀罕物就连上美影的领导家都没啊!如果把动画片弄到电视台去放,又有多少人瞧得见?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么?”

特伟否决了曹青的提议,苦口婆心地还劝曹青步子别迈得太大,虽然在国际上动画片的趋势是渐渐从电影动画转向电视动画,可鉴于现在的条件还远不到这种程度,像上海这样全国最大城市里,几百户居民中也仅仅拥有一架电视机。如此稀少的观众群实在是太狭隘了,就算把片子拍出来又有多少人能看呢?与其如此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倒不如把时间和精力先集中在电影动画上,等以后条件好了再考虑也不迟。

无论从那方面看,特伟这些分析都算得上考虑周到,何况特伟本就不是一个思想僵化地人。把中国动画推向国际是他毕生地理想,假如现在电视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用曹青开口,相信特伟保证是上美影第一个提出试拍电视动画的人。

但是,科技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特伟所猜不到的,别说是特伟,就连有些经济学家都想象不到进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会爆发出怎么样地能量。特伟说的没错,眼下电视机地确是个稀罕物,就如周荣发买了一台电视机就引起整个忻康里轰动一时那般。现在就在电视台播放电视动画片。能收看到地观众的确稀少,但别忘记再过些时候就要跨入八十年代了,八十年代地腾飞几乎每天都会给人无比的惊喜。如果现在就不准备好,到时候悔之晚矣!

一部传统的电影动画片从筹备到改编,再从原画制作到拍摄直至后期的过程,前前后后起码要一年时间,虽然电视连续动画比传统电影动画在后续地工作过程中可以借用前期的不少素材,同比例时间相比可以缩短一定的制作程序,但这样计算整部动画完成没有四到五年是绝对不够地,如果按着曹青边拍边放的模式来操作,等前些集制作完成也需要近一年多时间。

这些时间算起来。就应该是80年底到81年初了,如果到那时候还拿不出国产的电视动画片,那么电视动画就将被汹涌而来的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所占领。

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花仙子、希瑞和希曼、咪咪流浪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还有轰动一时的变形金钢等等,等等……。这些汹涌而来的国外动画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帜,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趁着国产动画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深入孩子地心中,第一时间抢夺了战略性的高度。

曾经有人说过,电视是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视和电影截然不同,电视能够随时陪伴你左右。随着电视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国外动画片同时也悄悄改变了后几代孩子,试想你一开电视看见的不是日本动画就是美国动画,只觉得好看的孩子们还有什么兴趣跑到电影院买票去看国产动画片呢?

曹青还记得后世,被打的措手不及的中国动画仓促应战,但一没有政策扶持,二没有制作电视动画经验的中国动画人只能节节后退,靠着在电视里重复播放那些经典老动画勉强自保,直到84年才拍出了黑猫警长。才算真正拥有了国产电视动画片。

同年地金猴降妖、三毛流浪记。再到86年的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擒魔传等等拍出来后。此时已经大势已去,虽然挽回了一部分观众,但80%以上的市场早已被国外动画所占领,再随着老一辈动画人后来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中国动画从此就走向了衰退的结局。

可以说,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国产动画最关键的时刻,如果不能在这时期把握机遇,抢占高度的话,那么国产动画的衰落是必然地。曹青非常清楚这么一点,这也是他决心把郑先生地书改编拍摄成第一部电视动画的原因。

“相信我爷爷,电视机很快就会普及地,如果到那时候我们拿不出一部电视动画片的话,国产动画片就……。”曹青诚恳地说道,虽然他没说出最后的话来,但特伟从曹青的目光中明白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