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破落书生典旧书,得势把总宴乡里(2 / 2)

两侧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老百姓。刘百润问边上一个老者:“大伯,这是何人?”

那老者回答:“刘秀才啊,你不认识他?这是你家原来佃户张老瘪家的二小子张有牛。说是在京城当兵,救了上司的命。上司这才提拔他当了官。这次回咱武城庄,算是衣锦还乡。”

其实坐在滑竿上的张有牛,哪里是救了什么上司的命?他本来在京城一个王姓兵部员外郎宅门前做守门卒。后来这位员外郎高升兵部右侍郎。某日这王侍郎老母养的猫上了树,此猫可是王老夫人的心肝宝贝。张有牛自小便擅爬树,上树救了王老夫人的猫。王老夫人一高兴,让儿子提拔提拔张有牛。王侍郎大笔一挥,让张有牛做上了七品把总。

张有牛坐在滑竿上,对身边的兵丁耳语几句。那兵丁就开始大喊:“武城庄的老百姓都听好啦!张大老爷衣锦还乡,中午在里摆三十桌大席!凡是武城庄的老百姓都可以去吃!”

刘百润闻言心中一喜。中午饭看来是有着落了,省下了几两白米。

刘百润跟着一众乡里来到张有牛家,张有牛家不过是几间草房。可门外已然置上三口大锅,煮着牛羊肉。三十多张桌子也已经摆好。菜上齐,张有牛举起酒杯:“乡亲们,咱时运好,做了朝廷的官。这是咱祖上积德!没说的,咱得让乡亲们跟着沾沾光。别愣着了,甩开腮帮子造啊!”

得了张有牛的钧旨,刘百润和一众乡里便不客气,猜拳行令、大快朵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有牛站起来,端详了端详自己家的几间草屋。似是不满的摇摇头。“娘的,咱怎么说也是朝廷的七品武官了!这宅子太破。得另起一个宅子!”

武城庄保长谄媚的对张有牛说:“是是是,是该起一座大宅子了。不过咱胶东规矩,要起宅,先写匾。得先写个张府的匾额才是。”

张有牛转身对一众乡里说:“乡亲们,谁写字好看,现在给我写个张府的匾额。写得好我赏他一两银子!”

一众乡里中,倒有不少识得几个字的。可无奈写的字都跟狗爬一般。张有牛虽不识字,却也知道这匾额字要写的横平竖直。这些个狗爬一样的字,看着都不顺溜。

武城庄保长来到刘百润这桌,说道:“刘秀才,咱村里就你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你何不泼墨写上一写?”

刘百润本来觉得给自己家以前的佃户写匾额有失身份。可一想那白花花的一两银子心中却如猫挠一般。转念一想,自己已经落魄到连府中旧物都快典当完的境地,还在乎什么身份不身份?

刘百润快步走到临时摆起的书案前,刷刷刷写好“张府”两个大字。张有牛一看,果然横是横竖是竖。他抬手伸了伸大拇指:“好!这字写得好。这一两银子是你的了,你叫啥名?”

保长抢着回答:“张老爷,这是咱武城庄唯一的一个秀才,名叫刘百润。”

张有牛虽目不识丁,人又粗鲁,可对读书人却是恭敬的,大喜道:“秀才郎啊!那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没想到咱武城庄还有这号人物。来来来,跟我一桌,陪我喝酒。”

刘百润陪张有牛又饮了几杯。这张有牛生的五大三粗,酒量却是不济。张有牛手搭在刘百润肩膀上说道:“那什么,秀才郎,咱老张这回做了官,也要让乡亲们沾沾光。没说的,等我上任之后,在我任上的官府里给你某个职位,如何?来啊,给我把这秀才郎的名字记下。”

张有牛说完就大醉不醒,倒在桌上。

张有牛手下的一个兵丁,却把把总大人的话听在了耳中。拿来一张纸让刘百润写下名讳。刘百润只觉得那是张有牛的醉话。这等好事哪能让他遇上?不过得了一两赏银却让他不胜欣喜。这刘百润生来酒量奇大,他自斟自饮,片刻间已经喝尽二斤二锅头。二斤二锅头下肚,刘百润红光满面。

桌上几个老人,借着酒兴讲起了山野鬼怪故事。一位老人说道:“那勾魂白无常,头顶白帽,身穿白袍,手拿锁链。白帽上写着‘你也来了’四个字。要是想收谁的命,就用力拍要死的人肩膀一下。叫一声:我可算找到你了。这被拍的人立时就会一命呜呼。”

刘百润一边听着老人们讲鬼怪故事,一边夹起一块肥牛肉正要咽下嘴。身后却有人用力拍了他一下,那人大喊一声:“刘秀才,我可算找到你了!”

这一拍一喊,却把刘百润惊出一身冷汗。他心想:莫不是真有什么勾魂无常,来索他的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