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廷争(1 / 2)

贞观英杰 御文台上 0 字 2022-04-17

 由于陆玉成阻止侯君集企图更多地插手火器局的事,俩人矛盾越来越大。

侯君集看出李世民虽把火器局隶属于兵部下,但也希望让它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兵部连它的人事权也无法染指,他心里颇为不甘。侯君集虽贵为兵部尚书,在军方有很大势力,但陆玉成与李靖、尉迟敬德等交好,更有准岳父程知节等一帮军中大佬的支持,丝毫不惧侯君集,两人明争暗斗,势成水火,而李世民为平衡这两个重要部门的权力,也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打压陆玉成,贞观七年三月,在一次朝会上,侯君集指责陆玉成大力整顿漕运是“虚耗民力,得不偿失”,对李世民说:“陆侍郎此举于国大为不利!”

陆玉成针锋相对,廷辩道:“侯公此言差矣!漕运于国家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他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漕运的意义。

在政治领域,漕运始终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后,出现了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漕运对于各王朝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加突出。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

在经济领域,漕粮征派的重点地区,多为农业生产的发达之区;而应漕运之需所进行的水利开发,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水利的发展。漕运对于商业经济的促动作用尤其突出。漕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在经济领域,漕运对城镇盛衰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运河沿线的城镇。一方面,随着运河的开通和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一大批城镇随之兴起;另一方面,运河漕运的日趋频繁,以及它所带来的大量商品和贸易机会,极大地吸引了各地商人小贩及其他各类“趁食”者的汇集,运河沿线城镇的繁荣也成为自然的事情。

在社会领域,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漕运逐渐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的窠臼,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功能,成为维护王朝稳定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其突出的社会功能有二:一是籴与粜,一是赈济灾荒。此外,漕运在促进南北文化交流和区域社会开发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陆玉成这番总结后世经验,颇具前瞻性的论述,让朝廷上一众大臣为之惊讶,纷纷陷于沉思。良久,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戴胄依次发言,表示支持陆玉成,李世民也很赞许陆玉成的意见。

贞观七年五月,陆玉成又向李世民献上了一份大礼,火器局成功研制出加农炮。

加农炮是弹道低伸的火炮,属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对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多用直接瞄淮射击;对远距离目标,则用间接瞄准射击。主要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等部件组成。主要特点是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它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加农炮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加农炮是一种先进的火炮,能够炮轰邻近方格上的敌人部队,削弱它的实力。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法国,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

李世民看了加农炮的实弹演习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蹦出一句话来:“真是天佑大唐!”

李世民把加农炮命名为霹雳炮,陆玉成认为这个名字与自己的霹雳枪暗合,也很满意。李世民与几位重臣商量后,决定组建一支炮兵部队,命名为神炮军,由陆玉成担任神炮军将军,直属皇帝指挥。神炮军下分三营,分别为定远营、镇远营和平远营,分别由三位折冲都尉领导,陆玉成向李世民要来了裴宁担任定远营都尉。

侯君集在朝会上挑衅陆玉成失败后,很不甘心,于是在工部尚书段纶面前挑拔他与陆玉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