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粗茶话家常(1 / 2)

 仔姜炒土鸡,菜干焖猪肉,肉丸腐竹打汤,两盘时令蔬菜,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家常菜,但却让张浩胃口大开,连吃了三大碗饭。

没有什么比自家土灶烧出来的饭菜更香了,张浩在心里狠狠发誓,以后就是饿死,死外边,从后山跳下去,也不会再去吃一顿猪脚饭了。

从此让那些快餐见鬼去吧!

吃完午饭,一家人坐在正厅喝茶消食,顺便唠叨起家常。

张浩家乡饮茶风盛行,虽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懂茶、爱茶,但在闲聊或是招待客人时,没有茶水相伴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仪式感,所有人都会感到有些不自在。

于是张浩主动泡起茶来,从正厅角落里的茶柜中取出一个洋锡罐,里面是前年制成封存的金银花茶,现在喝起来口感将更为醇厚。

喝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而且在嘉州的传统茶俗中,流行着一种“藏新喝旧”的饮茶习惯,有“嘉州细茶,二年茶,五年药,十年宝”的说法。

沏好茶,又给奶奶,老爸老妈分别敬上一杯茶,张浩这才坐下。

一边喝着茶一边开口道:“爸,妈,阿奶,自我上大学之后的这几年都没能在家多陪陪你们,每年在家的时间还没超过过十天,想想也挺不孝的。

所幸家里以前欠的钱总算都还了,加上如今外面的大环境也不怎么好,所以我打算在家休息一阵子,顺便看看家里能不能弄点事情来做,这样既能赚点钱,也有时间多陪陪你们。”

张秀兰听到儿子这番话后,率先开口赞同道:“好,好,这些年苦了你了,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也好,把身体养健实一点,比赚钱什么的重要多了。”

说着看向儿子那略显清瘦的脸颊,张秀兰不禁有些心疼。

这些年的确有些苦了这个孩子,原本儿子的成绩很不错的,上个重点大学都没有问题,可家里出了事后让他跟着分了心,最后只能上了个普通的大学。

而且当初儿子拿着家里借来的七千块钱去上大学后就再也没从家里要过一分钱了,甚至还时常寄钱回家。毕业工作后更是几乎把每个月的工资都转回家里了。

虽然儿子每次通电话都说自己又去吃了什么好吃的,去什么景区玩了好玩的,还赚到了多少钱,让家里不用操心,但这世上怎么可能有让你吃喝玩着就把钱给赚了的好事,其中的苦和累肯定不像他说的那么轻松。

说起来,张家一家老小,老的老,弱的弱,小的小,自己又只是一个农村妇人,大儿子几乎一个人杠起了这大半个家,她这个当妈的怎么可能不心疼。

张传平跟着也声音低沉的说道:“你向来有主见,从小就没让我们操心过,做的事情我们也搞不懂,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家里虽说帮不上你什么,但是也不会成为你的拖累。”

“这几年为了还债虽然没存下多少钱,但家里还是留有一些应急的钱,等下我把卡给你。钱不多,两三万块钱,你看着用吧,想搞点事做开头手里总得有钱才行。”

奶奶也在旁边凑热闹说道:“对对,我这里还有一点棺材本,等下也拿给你。我乖孙那么厉害,在哪里不能挣到钱,留在家里也好。”

张浩听到后赶紧说道:“不用,阿奶,爸,我手里有钱,其实我就是意外发了一笔财,才决定回家发展的。”

接着张浩就跟家人简单说了一下自己如何在花鸟市场捡漏,转手就卖了三十多万的事。

只不过救活古梅的事不好解释,就直接替换成说捡漏了一件古董,反正性质也差不多,都是纯粹靠运气的。

说实话,这三十多万在花城估计连买房子付首付的钱都不够,即便在农村,很多条件好一点家庭都能拿出来。

所以张浩这点钱还够不上说“财不露白”的资格,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说出来反而能让家人安心。

尤其是像张家这样还在贫困线边缘挣扎的家庭,告诉家人有这一笔钱,一家人心里的底气也会更足。

果然,家人在听说后俱是一脸的惊喜,也没有怀疑,毕竟运气这事谁能说得清,说得清的话张家当初就不会遭受不幸了。

正所谓时也命也,难道老天还不允许张家走一回好运吗……

张传平闻言后长舒了一口气,“你既然有准备就好,说到底,是我们没本事啊……”

这句话蕴涵着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激动,有如释重负,也有一种看着孩子奔波劳累,而自己却帮不上忙的悲凉。

张秀兰见不得自家男人那副消沉样,满脸自豪加高兴的说道:“儿子比父母有本事那是天经地义的,我儿子就是这么厉害,随便逛逛就能挣到这么多钱。

不过浩仔,有钱也别乱花,家里现在也不需要你挂念,是时候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