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作(2 / 2)

荆南枝白净的脸上霎时间浮上红霞。

他闷声道:“我不会笑。”接着就转身离开。

皎皎想,这哪里看得出是不会的样子?

分明太会了。

天气一日日热起来,皎皎掰着指头数日子,算着她已经有几天没去郡守府。一算下来,哦豁,了不得,小两个月没去了。

她诗歌已经都已经磨蹭出来了一首,二公子还在忙吗?

常青的到来无疑是证实了皎皎的猜测。

他带来了几本崭新的诗集本,说二公子托他送来皎皎这里,还说二公子这阵子不能得闲,还是要辛苦她自己在家里先看书。

常青走后,皎皎关上门,手捧着几本书,嘀咕:“流民的事情不是已经妥善解决了么,更何况城里还有郡守在,二公子在忙什么?”

在祈水郡待了一段时间,荆南枝已经知道那一日在路边与皎皎见面的人,就是如今郡守府的二公子。在皎皎家住的日子里,他也知道郡守府的这位二公子教皎皎读书,教了整整三年。

此刻见皎皎手里捧着书,荆南枝眼底一暗,抿唇想:早知道皎皎喜欢读书,他当初就该花更多时间在诗书上的。

他识得字,但他的那点水平要拿来当皎皎的先生却是远远不够的。

见皎皎颇有些想不通,荆南枝坐在她身侧,低声同她道:“应当是在忙备战的事情。”

皎皎被他的话吓了一跳,眼睛睁大:“备战?”

想到荆南枝是从幽平郡来,她立马反应道:“与殷人?”

“嗯。”

荆南枝看着地面,解释道:“幽平郡地处燕地最西,与殷地相连,又因地势易守难攻,殷人瞧幽平郡眼馋了不少年。如今幽平郡终于被攻下,燕地门户相当于直接对殷人打开,他们又怎么忍得住不乘胜追击。”

顿了顿,他继续开口:“祈水郡与幽平郡相距不过百里,是极有可能成为殷人的下一个目标的,早做打算其实是好事。”

皎皎惊道:“依你这么说,祈水郡岂不是危险得很?”

“是,也不是。”

荆南枝道:“祈水郡的确有危险,但我料想郡守和国君应当也有准备。”

看了眼皎皎,荆南枝想,如果当真一日祈水郡也和幽平郡下场一样,他便是拼了一条命也要护皎皎母女平安的。

反正他的命也没什么值得的。

皎皎不知道荆南枝此刻在想的是什么,她只是恍然大悟:“看来二公子最近应该忙的是这事。”她慨叹:“那我的确不该打搅他。”

她的一些事情和战争比起来,到底太过渺小。

皎皎说完又去看荆南枝,称奇:“荆南枝,你知道的东西好多啊。”

这年头没有大众媒体,皎皎这么多年的信息来源也就只是身边人和书本。但书本又多是诗歌,能告知她的东西其实也不多。二公子也不与她说太多,或许是觉得这些东西她不必知道。

如今皎皎听荆南枝这么随口说的几句,顿觉局势明朗,神清目明,以往想不通的地方也明白过来。

于此同时,她心中又不免继续猜测起荆南枝的来历来:他对殷燕两地的地势一清二楚,这点已经十分不寻常——地图是军家重要物件,寻常人是看不到的。

似乎看出皎皎的疑惑,荆南枝沉默片刻,开口道:“其实我父亲原本是幽平郡的守城将军。”

他移开视线,不去看皎皎:“这些东西都是我父亲教导我的。”

皎皎的心因他的一句话提了起来——

原本是幽平郡的守城将军。

原本。

幽平郡已经被破,荆南枝沦落为流民,那他的父亲现在在哪?

荆南枝没有继续说下去,皎皎也没有追问。

她觉得有些事情不必问得太明白,他已经吃了这么多的苦,又何必要揭他伤疤。

荆南枝的身世一事便如此在两人的心照不宣中被揭过。

日子有条不紊地继续过,七月中旬的时候,皎皎终于再次见到了常青。

这回常青笑嘻嘻地说:“皎皎姑娘,二公子说再不检验检验您的功课,怕是您都要忘记他这个教书先生了。”

皎皎去郡守府的时候,带了满满一篮子的糕点,进了郡守府见了谁都发。看守侧门的福润福清有,芍药有,常青有,二公子当然也有。

原来的小篮子破了,她今天提着的是荆南枝为她新做的,篮子比以前的更加结实,大小也适合。

几个月过去,崔宿白愈发清瘦。

皎皎瞧他第一眼就觉得,他现在不像玉,倒像是竹。

见皎皎来,崔宿白笑:“许久不见,好似长高了些。”

他伸手比划了一下,肯定道:“的确高了些。”

皎皎不知道在骄傲什么:“二公子,我一直有好好吃饭。”

说完,她不认同地看了崔宿白一眼:“您这点需要向我学习,以我为榜样。”

这是嫌他瘦了呢。

不过两三句话,崔宿白又找到了和皎皎相处时的感觉——她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让人感到舒心快乐,说话也还是这么有意思。

他含笑点头,指了指她篮子里的一个“圆月”绢帕,玩笑道:“所以,快给我尝尝广寒宫的糕点。”

这便又在打趣皎皎的女工。

屋里还没退下的常青和芍药一时都笑出声来。

从屋内退出后,常青同芍药悄声道:“我就说我喜欢皎皎姑娘呢,她一来,不仅咱们高兴,二公子也笑得多。这两个月来,你瞧过他几时有现在这般高兴的时候?”

芍药点头,叹:“谁说不是呢。皎皎姑娘来时,我觉得日子过得也快,她总教我觉得,和她在一起的时间过得要比同别人在一起时要快得多。”

皎皎是不知道常青和芍药背后是这么夸自己的。

她此刻正在屋内,信心满满地交出了自己几个月做完的作业:“不瞒您说,我觉得我写的这一首诗,便是瞎子也看得出它的好的。”

感情丰沛,文辞典雅,大文豪看了也要竖起大拇指。

“哦,这么有信心?”

崔宿白被她挑起好奇心,暗道难不成她真的开了窍,伸手接过她递来的作业:“我来瞧一瞧。”

这一瞧可不得了。

二公子看着眼前这首简简单单的四言绝句,久久没回过神。半晌后,他放下纸:“这首诗写得当真非常——”

想不出别的词语,他抿唇笑:“非常……妙不可言。”

这首诗能说不好吗?

其实对于皎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文笔并不算差。

但这首诗能说好吗?

二公子说不出一句好,却能说出四个字:妙不可言。

的确是很妙。

别人写诗,诗名是咏山、咏水、咏时光飞逝、咏世事无常。

皎皎不一样,她是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