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三至第六次南巡治河(即本文背景)(1 / 2)

清朝经济适用男 邹邹 5427 字 2019-09-17

 三、第三次南巡,策定新的治河方略。

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主要集中精力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在这几年中,河工人事变更频繁,总河一职十次易人,除靳辅外,其余九人皆不得力,造成河工日趋败坏。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二月二十八日,康熙帝视察黄河南岸归仁堤、高家堰等处堤工,他对诸臣说:“治河上策,惟以深浚河身为要。河底浚深,则洪泽湖水直达黄河,兴化、盐城等七州县无汎滥之患,田产自然涸出。若不治源,治流终无裨益。今黄、淮交会之口过于径直,应将河、淮之堤各迤东湾曲拓筑,使之斜行会流,则黄不致倒灌矣。”[22]康熙帝颁《修浚清口诏》[23]、《巡视河湖酌定应办工程诏》[24],具体制定了新的治河方案:(一)深浚河身。康熙帝指出:“朕留心河务,体访已久。此来沿途坐船外审视黄河之水,见河身渐高,登堤用水平测量,见河面高于田。清口、高家堰则洪泽湖水低,黄河水高,以致河水逆流入湖,湖无从出,泛滥于兴化、盐城等七州县,此灾所由生也。治河上策,惟以深浚河身为要。……诚能深浚河底,则洪泽湖水直达黄河,七州县无泛滥之患,民间田产自然涸出。不治其源,徒治下流终无益也。”(二)筑挑水坝。康熙帝诏曰:“宜将黄河南岸近淮处河堤东延二三里,筑令坚固,淮水近河之堤亦拓筑使之斜行,会流则黄河之水不致倒灌入河矣。”(三)开陶庄引河。康熙帝命:“挑引从惠济祠后入河,而运河再向东斜流入惠济祠交汇,黄水自然不倒灌。”(四)浚直河道。康熙帝谕:“宜于清口西,数曲处试行浚直,河直则溜自急,溜急则沙自刷而河自深。”(五)拆除拦黄坝。康熙帝命从速拆除云梯关附近的拦黄大坝,浚直海口河道,使黄河直流入海,增强水势,冲刷泥沙。

康熙帝建瓴既毕,作《阅河》[25]诗示河臣。

诗曰:

淮黄疏浚贵经营,跋涉三来不惮行。

几处堤防亲指画,伫期耕凿乐功成。

初二,以被淹地方米价高昂,百姓生计困顿,康熙帝命截流漕粮十万石,分发高邮、盐城、宿迁等十二州县平粜,再截留十万石储存淮安、扬州。康熙帝历扬州、苏州、杭州、江宁等地。回銮时,经扬州,二十五日御舟泊淮安,渡黄河,乘小舟沿途视察新埽。

五月初二,康熙帝命两江总督张鹏翮扈从入京。十七日,返抵北京。几天后,康熙帝对大臣说:“朕历巡江浙,所过州县,察其耕获之盈虚,市俚之赢绌,视十年前,实为不及。此由地方有司奉行不善,朝廷恩泽卒未下及。”[26]于是命截留漕银,赈济并宽免积欠钱粮。

是年九月,康熙帝以河道总督于成龙所绘河图示大学士等,他指出“今四海太平,最重者治河一事,朕前巡视,知水之不治,由洪泽湖水势过大,既不能泄,又加黄运两河合并,势愈浩瀚,以致泛滥。”[27]康熙帝作出了改修河道,使黄河河身稍向北移,淮水得以畅流的决策。他指出:“靳辅、董安国、于成龙但知筑堤御水,至于改河身使北,俾清水通流,并未言及。若不令清水通流,虽修堤筑岸,黄水终致倒灌,焉能御之?”

[28]

康熙帝制订地新地治河方略。于第二年由新任河道总督张鹏翮开始贯彻实施。首先拆除拦黄坝。深挖入海河道。旬日之间。河床深了三丈。宽了二十多丈。河水滔然入海。沛莫能御。[29]到四十年(1701年)底。其他各项工程也陆续完成。次年夏。黄河又发生了特大洪害。这次大水是对新修诸项工程地严峻考验。康熙尤其关注。大水旬月不下。康熙命张鹏翮日夜守在河堤上。清口附近新修地挑水坝(今康熙御坝)。在夏秋险情中。逼黄河大流直趋陶庄引河。循北岸而行。淮水从清口畅流敌黄。绝无黄水倒灌之患;洪泽湖高家堰堤工。几度发生险情。经加紧防守。终于挡住了咆啸地洪峰。经受了考验;其他工程也大都经受住了洪水地挑战。徐州至海口黄河西岸堤坝、山阳至邵伯运河西岸堤坝屡发险情。民工冒雨抢修。总算没发生往年地决堤大患。这次洪灾。仍有洪泽湖上游河堤被冲毁。但灾情较往年小得多。各项工程经受住洪水地考验。令康熙帝十分高兴。

四、第四次南巡。河工初步告成。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日。康熙帝以河工即将告成。进行第四次南巡。

二月初四。康熙帝御舟入清口。阅视天妃闸、御坝。颁《奖勉河臣诏》对河道总督张鹏翮及在河各官亲加奖勉。谕吏、工二部对总河以下各官“详加议叙具奏”。[30]康熙帝还亲视陶庄引河。谕使引溜清口。阅视减水坝。申谕不可迎溜。防夺河洪。阅鲍家营。指授开浚引河。清江以安。阅中河口。命移建于扬庄。康熙帝谕河道总督张鹏翮曰:“仲庄清水出口逼溜使南。运口有碍。应将陶庄以下扬家庄处酌挑引河。令中河从此出口。”[31]时清水出仲家庄。每当黄河暴涨。直射南岸。运口之灌在所难免。中河口门既移。则运口无患矣。

康熙帝制《河臣箴》于舟中。御书赐予河臣张鹏翮。《河臣箴》曰:“自古水患。惟河为大。治之有方。民乃无害。禹疏而九。平成攸赖。降及汉唐。决复未艾。渐徙而南。宋元滋溢。今河昔河。议不可一。昔止河防。今兼漕法。既弭其患。复资其力。矧此一方。耕凿失职。泽国波臣。恫鳏已极。肩兹巨任。曷容怠佚。毋俾金堤溃于蚁穴。毋使田庐沦为蛟窟。毋徒糜国帑而势难终日。毋虚动畚筑而功鲜核实。务图先事尽利导策。莫悔后时饬补苴术。勿即私而背公。勿辞劳而就逸。惟洁清而自持。兼集思而广益。则患无不除。绩可光册。示我河臣。敬哉以勖。”[32]

康熙帝过清江浦。幸清宴园。御笔题写“澹泊宁静”匾额赐张鹏翮。张鹏翮将其泐石成碑。今碑石尚存。

康熙帝历扬州、镇江、苏杭、杭州、江宁等地。回銮途中,三月初二,康熙帝再次视察高家堰堤,驻关帝庙。次日继续视察河堤,命河道总督张鹏翮将堤岸单薄、桩木渐朽、土石残缺各处立即修筑。

康熙帝一路巡视,见河工初步告成,欣然命笔作《览淮黄成》[33]诗一首。

诗曰:

殷勤久矣理淮黄,几度风尘授治方。

九曲素称天下险,四来实为兆民伤。

使清引浊须勤慎,分势开流在不荒。

虽奏安澜宽旰食,诫前善后奠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