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刺桐花底是儿家(2 / 2)

少奶奶沉吟了好一会儿,看向董佳氏,“菡儿,这事儿怕是有些难。朝廷的事,别说是我一个妇道人家,就是爷也从来不过问的。”董佳氏紧蹙着眉,愈发软声道:“表姐,我知道你为难,要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我也不会开这个口。可毕竟是自己的阿玛,自从他出了事,京里凡是过去得过我阿玛好处的人我都舔着脸一个个去求过了,可这些人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敷衍搪塞我。表姐,你心肠最好,就算是可怜可怜我,我阿玛要真是一辈子都在兵营里当护军,那我在王府里的日子就更难熬了。”说着说着眼眶又红了起来,少奶奶看着心疼,赶紧拿帕子递给她,“我尽量试试。你也别太着急,姨父立的战功数都数不过来,这回说不定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看,等过段日子就官复原职了。”

董佳氏破涕为笑:“若真是这样,我天天去庙里烧高香,让我捐一年的香火钱我都乐意。要是菩萨显灵,能保佑我生个儿子,阿玛那儿也就有转寰的余地了,至少我在王爷跟前说话能有些份量。”董佳氏抹干眼泪,伸手揉了揉蓉儿的小指,复看向少奶奶,“表姐,我日后生了儿子,就娶蓉儿做福晋,咱们亲上加亲。”少奶奶笑了笑,董佳氏随即又摇头道:“算了,还是别嫁进王府的好,找个差不多的人家,也不至于遭人眼色看。”少奶奶和声道:“别多想了,我答应你,你的事儿我放在心上,有机会帮你问问。”董佳氏“嗯”了声,正欲开口,见寒玉带着蓉儿的奶娘往凉亭这头走,便没再多说。

寒玉顺着石曲桥走来,我起身福了福,寒玉给董佳氏福了个安,遂看向少奶奶道:“奶奶,康亲王府的嫡福晋想看看蓉儿,大奶奶让您给抱过去。”董佳氏一嗔,忙起身道:“表姐,我先回去了。”少奶奶抱蓉儿起身,奶娘走过来接过她,少奶奶看向董佳氏道:“先别急着走,你轿子停在府门口,嫡福晋一看就知道你在,就这么回府了倒是让人家挑理数了,还是去问声安再回,我陪你去。”说罢看向寒玉,寒玉微点了点头,董佳氏叹了口气,心里虽别扭,不过还是随我们一块儿去了前府。

到了正房里,只见大奶奶和康亲王的嫡福晋聊得正欢,王府的丫鬟在给她们扇扇子。董佳氏紧随在少奶奶身后走过去,少奶奶微笑着福身道:“给嫡福晋请安,额娘。”董佳氏在嫡福晋面前仍然丝毫也不显软,她面无表情地福了福身,念了句“嫡福晋吉祥”,也没等嫡福晋发话,便在右侧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春燕见她坐定忙过去斟茶。

嫡福晋瞟向董佳氏,颇有些兴师问罪地说道:“你昨儿不是说身子不爽要歇在府里吗,怎么这会儿又有力气了?”董佳氏搁下茶碗儿,不紧不慢地道:“回嫡福晋话,香山是远了些,不过这几步路我还走得。原本是懒得动弹,可又一想嫡福晋大老远地赶去碧云寺给王爷祈福,我哪里还在府里坐得住,就上广化寺给王爷求了个平安签,顺道过来看看表姐。”

嫡福晋斜了董佳氏一眼,随即回过头堆着笑看向蓉儿,“来,让我瞧瞧。”少奶奶从奶娘怀里接过蓉儿,抱到嫡福晋面前,嫡福晋缓缓接过孩子,蓉儿一见生人,哪管得了是哪家的贵主儿,呜哇一声哭起来。嫡福晋哄了几下,笑看向大奶奶道:“你们家的丫头都是怎么养的,一个比一个生得水灵,今后嫁到王府里来吧,也让我们家的闺女儿沾沾仙气。”

大奶奶轻捏了捏蓉儿的鼻子,“那我们可算是攀高枝儿啰。”嫡福晋道:“也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个福气呢,要是让宫里头看上了,我们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不过别说,你们家成德这么有出息,听王爷说啊连万岁爷都夸他文章写得好,这丫头日后啊指不定真能成。”大奶奶听见有人夸公子,脸上堆满了得意,“借你吉言。”

嫡福晋瞅了眼身旁的丫鬟,那丫鬟把一个紫漆色的木匣子递到她手上。嫡福晋把匣子放在桌面儿上打开,拾起一对带铃铛的金手镯道:“上回随王爷去了趟昌平,没过来喝这丫头的满月酒,这对小玩意儿拿去玩儿吧。”大奶奶看了眼少奶奶,“还不快谢谢嫡福晋?”少奶奶起身走近,双手接过那对金手镯,“谢嫡福晋赏赐。”

少奶奶尚未坐定,只见董佳氏趁喝茶的功夫用茶盖儿挡着脸偷笑了下,我还没缓过神来,就听王府的丫鬟一阵叫嚷,嫡福晋“哟”了下,嗖地起身,这才看见嫡福晋的裙摆上在滴水。我忍不住“噗嗤”一声,见齐布琛姨娘瞅了我一眼立马低头憋住笑。奶娘见状赶紧抱过蓉儿,大奶奶也起身,转过头皱着眉道:“赶紧的,伺候嫡福晋去里屋换身干净衣裳。”少奶奶应了声,春燕忙拿着帕子给嫡福晋去擦,蓉儿方才还哭得厉害,这会儿倒是咯咯地笑个不停。

屋里的人都手忙脚乱起来,董佳氏心里怕是早已笑开了花,她起身走到嫡福晋跟前儿,拿着帕子递给她,“您赶紧给擦擦手。”嫡福晋翻了她一个白眼儿,转身看向大奶奶道:“嗨,别忙活了,我啊八成是要撞大运了,前儿个刚被我府里那小东西尿了一身。”大奶奶叹了声,笑言道:“那改日来玩牌,安王福晋送了我副象牙的,就等着人凑齐了开封呢。前阵子给皇后主子服丧,差点儿把我憋出个好歹,下回来咱们闹个通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