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院试首场入待阅(一)(2 / 2)

破题和承题很快写将出来,下面的便好写许多,按照八股文固定的格式一路写下去,至落下部分结束全文,一篇不足千字的制艺文章便很快完成。

之后他文思如泉涌,一口气将其他三道题目写完,看看夜已快至半夜时分,便小心地将草稿纸收好,铺上床板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后先洗漱吃些东西,然后仔细查阅四篇文率,查看其中可有犯忌的字眼。

接着他工工整整的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籍贯,将四篇文章极其认真的抄写在试卷上,在午时之前顺利交纳上去。

下午时分第二场的题目下来后,孙山看到之后脸色有些不悦,心中也暗自责骂一声,自己的运气实在太背了。

这是一道四书题和两道五经题,其中四书题目为论语中的“夫子积学,当日如其所亡。”,意思无非是你要积累学问,就要每天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看到这个题目时,孙山忍不住想破口大骂,若这道题目放在昨天的四书题目上该多好啊。

他敢保证自己的文章能进入院试前十名,因为孙山之前做过这道题目,被经师赞之为上上品文章。

曾经说过此文就是拿出去和举人文章放在一起评论,也不遑多让,比经师当年考中院试案首时的文章还要强上一筹。

心中腹诽感慨一番之后,孙山凝神贯注在稿纸上写道:“推内求之心,有无时不自验者焉。、、、、今天时积而日,日积而月,月积终身焉,故无人不行乎其也?”

这种行文风格极其恰合时人所好,绝对能引起主副考官的共鸣,中个院试秀才公还不是绰手可得吗?

孙山又一次哀叹自己的运气太背,怎么会发生这种倒霉的事情?不过想到也许此文会引起考官的重视,心中又宽慰许多。

许久之后,孙山才将另两道题目搞定,也无心查验有没有犯忌的字眼,便兴致萧索的做起晚饭,吃过晚饭后便蒙头呼呼大睡起来。

睡至天色大亮,才提起精神检查犯忌文字,然后誊写在试卷上,静静地等待第三天的考试题目。

也许是考虑到头两天考生们要写三篇四书文章和四篇五经文章,七篇八股文足以将考生们摧残的神情恍惚体力不支,第三天的考试题目都是帖经。

所谓帖经便是用白纸糊住题目的一部分内容,让考生在上面补充完成,有时还要写上简短的释义,类似于现代的填空补充题。

其实这一天考的帖经成绩已无关紧要,中不中院试都在那七篇制艺文章上,尤其是第一天的四道题目最为重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院试极为重要,是大明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基石,相对应的要求更加严格许多。

自院试考生交卷之后,便要将考生的原稿试卷糊名弥封好,然后由选拔来的吏员用红色笔迹誊录下来,被时人称之为“赤卷”。

赤卷才能由专人送到各房考官的阅卷室中,由于负责阅卷官员的办公处以竹帘相隔,阅卷官们又被称为“入帘官”。

就在孙山等人交上第二天的试卷时,天字庚戍房的所有试卷被送到阅卷官的房内。

而主掌天字庚戍房阅卷的官员,正是代替宋容参加进来的青州府胶县教谕范质。

此人年过六旬,方面大耳,浓眉大眼,留着花白长须,是一位谨守本分且严己宽人的官员。

范质先是将自己看上眼却不认为是佳作的试卷放在桌子的左侧,这些试卷便是人们常说的“待阅未定”试卷。

他又连续将几篇试卷掷于地上,随手拿起已誊抄过的孙山试卷读了一遍,觉得此文极为通畅流利,且文笔不错,便仔细的观看起来。

很快范质便觉得此文章的行文风格,与自己热衷的严谨文风有些不同,被他认为是跳脱不端正之作,心中便有几分不喜。

本来他想直接予以黜落于地,却始终感到有些可惜,便顺手放在一旁待阅决定的一叠试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