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高安改制(2 / 2)

&#12288;&#12288;军人是保卫国家的荣誉,但是这几年他保卫的国家让他们产生了疑虑,从高罗国变成了高安国,国号改变了。从一开始的自建年号到现在的用大燕年号,弄得高安国好像是大燕的一部分了。总之一切礼制方面都把他自己限定在一个诸侯王的身份。这样让高安国的士兵一下子觉得他们的国家好像自此矮了一半。但是高安国却因此得到郝连珏的赞许,这加强了高安与大燕的联盟。</p>

&#12288;&#12288;安抚军队的同时一场清洗高煦残余势力的行动展开了,一大批反对高诵改制的大臣被抓了起来,只要他已经与高煦有过联系或者支持过高煦,那么他们面临的可能就是免官而那些敢于鼓动康玄弼的人就被处死。新的一年高安国蒙上了一层血腥之色。但是高诵却是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崔延寿几次上书请求高诵对他们宽仁为怀,但是高诵没有听从。而此时白玄庆被任命为内史侍郎平章事,成为了宰相,协助崔延寿处理朝政。同时高诵的表兄韩弼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也参与朝政管理。</p>

&#12288;&#12288;这样一正二副的宰相结构改变了原来崔延寿独相的局面,也使得有人能够分担崔延寿身上的重担。这其中白玄庆是大力支持高诵改制的,因为白玄庆比起崔延寿更看重实际的利益而不在乎一个名称。白玄庆的罗耶人,算起来在高安国的政权之中比较另类。崔延寿是宋敬提拔的,算是他的学生,在高安国的政坛有一批好朋友。而韩弼因为是高诵的表兄,自然有着高诵这个背景,而白玄庆却是什么联系都没有。按照地域来说他是罗耶人,他的家乡现在是新济国的地盘,他在高安国朝廷没什么朋友,因此他就把大燕作为他的背景,让高诵讨好大燕,他也多次出使大燕,与大燕君臣关系不错。</p>

&#12288;&#12288;康玄弼对于白玄庆这样的行为自然有不满,他几次上奏高诵,要高诵不要听从白玄庆的鼓动而而自己降低身份。而这一次白玄庆到他的军中来安抚士兵,康玄弼看到白玄庆也是内心有一点瞧不起他,但是表面还是过的去的。</p>

&#12288;&#12288;但是这一场血雨腥风之后康玄弼就觉得白玄庆事情做得太绝了,对他的印象直线下降。而此时这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但是因为一件事情,两个人的人矛盾爆发了。白玄庆有一个妹妹,他想到康玄弼也没有娶妻,就想为这个妹妹提亲,没想到康玄弼直接拒绝了。这一下子白玄庆觉得没面子了,就开始在朝中挤兑康玄弼,要夺他的兵权。这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最终高诵不得不出面干涉,高诵诏康玄弼入朝,亲自向他说明了这一次的朝政改革是他自己决定的,r而且那些被杀的人的确有谋反的想法。但是康玄弼觉得白玄庆此人是出卖了国家利益。高诵只能耐心解释,有时候高诵无奈,一些政治上的考虑无法和武将说明白。</p>

&#12288;&#1228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