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各得所需(2 / 2)

简单地分析了放开海外贸易对幕府及细川信元本人的危害,汪直又说:“要想两全其美,贵国不若效法我国,划定通商口岸,所有船只限定于某处港口驻泊,并于该处设立等若我国市舶司的分注所统管贸易诸事。往来客商一律于分注所登记,完税之后方可与幕府指定的各座交易,不得私自货于他人。如此,则既能保证幕府的榷税收入,亦能维护各座的利益。”

听着汪直侃侃而谈,细川信元虽然还是面无表情,心里却在暗自赞许:看来眼前这位被各座御用商人同声称赞的“五峰船主汪先生”不愧是一个既为海商,又有大明官员身份的能人啊!

其实,细川信元提出这样的问题正是在试探汪直,而汪直的回答与他和家臣们商议的结果大致一样,他也就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径直问道:“义辉殿下那边,不知五峰先生打算怎么办?”

“在下年初去往南洋,得了几支洋枪,数目不多,只有两百支,一百支打算敬献大人,剩下的一百支想请大人代为献给将军殿下。”

细川信元摇摇头:“这样只怕不妥。一是义辉殿下是正统的日本武士,对洋枪那样的奇淫技巧之物并不感兴趣;二来贵国有句古话,叫‘己之不正,何以正人’,既然幕府有意要在全国禁产铁炮,将军为天下武士之共主,当以身作则,方能服众。”

细川信元不再谦称自己为“鄙人”,而是以“我”自称,显然已经把汪直当成了熟不拘礼的亲信,汪直忙说:“大人责的是。既然幕府即将下令禁产铁炮,在下也不能明知故犯,那两百支洋枪就都上缴大人处置好了。至于该向将军殿下敬献何等方物,化外野人,还请大人指点迷津。”

适时铁炮刚刚传入日本不久,那些葡萄牙人也并未将之作为主要商品大肆贩运到日本,寻常战国大名要得到一支也是十分困难的,细川信元靠着掌管对外贸易的政所,敲诈前来通商货殖的葡萄牙人,才勉强弄到了二、三十支,汪直一出手便送给了他两百支,足以武装起一支火枪队,无疑大大增强了他保护领地、对抗其他战国大名的实力。因此,细川信元颇为感激,就指点汪直说:“下月十九是义辉殿下二十岁的生日,殿下继任将军也届满三年了,京都要举办盛大的法会及庆典,各项花费大致约需一万八千贯。”

说着,细川信元的语气沉痛了起来:“由于实行了‘半济法(注)’,各地守护又屡屡拖欠、侵吞年贡,近年来幕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举办这样盛大的庆典都很困难,殿下就让我们这些家臣想办法。象我这样的老臣要筹款三千贯……”

汪直心中鄙夷地一哂:这个老家伙,幕府将军给他们这些奴才家臣派捐,他就要派捐给我了,真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不过,别说是三千贯,就算总计所需的一万八千贯,折银也不过万把几千两,对汪直这样富可敌国的大海商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目,完全可以独力承担下来。但精明的汪直知道欲擒故纵的道理,并不直接应承此事,而是问道:“将军殿下的庆典总奉行之职,一定要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担任。在下冒昧猜测,如今幕府也只有大人堪当此大任吧?”

“嘿嘿,”细川信元干笑两声,说:“义辉殿下确实有意于我,但我老了,实在不想再管这些俗事,就告罪推辞了。倒是其他两位管领斯波义政和畠山有仁似乎很感兴趣,在完成义辉殿下下达的筹款指令之外,斯波义政又主动捐献了五千贯,畠山有仁也主动捐献了三千贯。”

位高权重的幕府管领一职向来由与足利家族有血缘关系的细川氏、斯波氏和畠山氏担任,并称“三管领”。当代三管领正是细川信元、斯波义政和畠山有仁,成三足鼎立之势。可笑的是,如今国家已是分崩离析,幕府的权力和威信一落千丈,各战国大名拥兵自重、雄霸一方,身为幕府将军以下最高执政官的三位管领之间却仍在明争暗斗,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明朝党争。斯波义政和畠山有仁主动捐献数额不菲的银钱用于幕府将军的寿辰庆典,肯定是要借此机会压着其他两人一头,细川信元这么说,大概是想让自己主动认捐更高金额归于他的名下,把斯波义政和畠山有仁两人的风头都盖过吧!

想到这里,汪直微笑着说:“连自己的国土都被夺去的斯波管领能主动捐献五千贯;远在山地贫国能登的畠山统领也能主动捐献三千贯,大人占有近畿摄津、山城等国,沃野千里,民富国强,又是如今幕府三管领之中年纪最长、战功最大的前辈,无论如何也该捐献一万贯才是。”

注:半济法——南北朝时期,室町幕府为了拉拢全国各地的守护和武士来对抗南朝官军,于1352年颁布“半济法”,即允许守护以征收“兵粮米”为名,获取属于公家、贵族和寺社庄园的一半年贡,开始仅限于战事频繁的近江、美浓和尾张三国执行,且以一年为限,后来普及到全国,成为守护大名永久的权力。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