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南京新朝(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山海关大战溃败的第二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在驸马周世显,锦衣卫指挥使薛长福,兵部尚书史可法,以及数千护驾兵马的陪同下,乘坐龙舟抵达了南京城外的燕子矶。

圣驾在浦口大营登船,近百艘大小船只横渡长江,宛如从天际而来,浩浩荡荡,可谓是“气派非凡”。

南京的官绅数千人,还有无数城中百姓都早已经在城外等候多时,天子圣驾,在这个时代,是神圣无比的,江南又向来富饶,闲人也多,又有官绅安排,自然引得无数人来围观朝见。

崇祯皇帝之前在淮安的时候,已经把这些官员敲打得服服帖帖了,南方堆积如山的政务在他宵衣旰食,夜以继日的几日/批阅之下,重要的事情也已经基本处理完毕。

因此,此时整个南京上上下下,除了中央的官员之外,还有不少周围省份的巡抚和将领,也都受诏,前来觐见天子。

周世显好几日之前便连续往返于南京和浦口之间,他受崇祯的命令,负责祭祀的准备工作,又提前检阅了南京京营,准备演习之事,可谓是忙得连轴转。

不过,这也给了他机会,提前和南京的实权太监们熟悉了起来,还有京营里的勋贵们,周世显稍稍抛出了橄榄枝,便有人直接跪了下来,要跟随他建功立业。

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说不得一辈子就这一次,别人就是想跪,恐怕也没这个地跪。

当然,周世显也并未要与文官作对,那不是他的敌人。

只不过是为了避免朝堂失衡,他必须早有准备,李邦华和倪元璐就是他的人,史可法也算半个,这些都是他快速实现自己练兵计划的巨大助力。

崇祯皇帝登岸之后,先是拜谒了孝陵,然后从南京城的朝阳门进城,沿途群情激动,热闹非凡,看得崇祯和周皇后都满心欢喜。

便是周世显看了,也不由得佩服起了这个时代的官员,在虚张声势,搞面子工程方面,比后世还要强。

因为南京城的皇宫还没有修复完全,崇祯的圣驾暂时停留在了内守备府。等到第三日的时候,崇祯才得以移驾皇宫,由此也正式颁谕天下,在南京重建朝廷。

而后,崇祯皇帝依照之前和大臣商议的结果,在南京皇宫正式颁布了南京朝廷的各级官员任命。

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入阁办事;原都御史李邦华为东阁大学士,仍任原职;原户部尚书倪元璐加东阁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令右副都御史衔,仍任凤阳总督;

与此同时,南京原本的各级官员也做了些许调整,以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为礼部左侍郎,以张慎言为吏部尚书,以高弘图为户部侍郎,以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其他衙门官员亦先后作了安排。

按照史可法,李邦华,倪元璐等人的意思,这是要让“正人”占据要津,才能使得朝廷有一番新气象。

当然,实际上就是要兼顾京城随驾重臣和南京一派的势力分配,以免激起不必要的内部矛盾。

而崇祯皇帝自然不是朱由崧这样的软骨头,他驾驭群臣的手段可不容小觑,手中更有周世显的兵马,既然一开始这样安排,让不少人都得以如愿以偿,平衡了朝廷的力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不会变了。

与此同时,崇祯在南京重新掌权之后,史可法和马士英两人既没有原本历史上的矛盾,也没有原本历史上的地位。

马士英更是没有原本历史上的拥护之功,让他入阁,其实只是崇祯皇帝拉拢这支力量的手段罢了。

文官安排妥当之后,就轮到了原本历史上的“江北四镇”,不过因为周世显的到来,他们都没了原本的威风,同样也没了所谓的拥护之功,加上周世显麾下大军的威慑,如今一个比一个乖。

军事方面的事情崇祯不懂,似乎也真的是吸取了教训,没有再胡乱指挥,全权交给了驸马周世显来谋划。

相较于原本历史上的安排,周世显根据当前的局势和自己的需要,在驻防地上,稍稍做了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