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南京新朝(2 / 2)

手下兵马较强,也忠心耿耿的黄得功驻守庐州府,和州府,刘良佐驻守在凤阳府西南,两人互为犄角,防范来自河南方面的敌人。凤阳总督马士英统制两人,带着他的兵马驻守于两人之后,协助防守。

马士英原本手中兵马不少的,但是被卢九德阴了一招,几乎半数精锐都被周世显吞并了,他还不敢问对方要回来,更不敢有一丝抱怨,根本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当然,和他一样遭遇的,还有刘泽清。

马化豹最终趁乱逃往河南了,这让他受人以话柄,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中最精锐的千余兵马被周世显带走了。

同时,实力在四镇中最为强悍的高杰所部驻扎在凤阳府东北的州县,以及徐州府,刘泽清还是被分配在了淮安府,两人结成了抵御来自山东之敌的防线。巡抚淮扬的路振飞统制两人,同样带着他的巡抚标兵营协助防守。

而扬州府,镇江府,应天府则成了周世显麾下大军的驻防地,这一次,高杰也不敢再来抢夺扬州了,这可是驸马的地盘,除非他是想要另外三镇和马士英,路振飞两个大人升官快点,怀着大无畏的精神,主动献出自己的生命和兵马。

周世显也顺势安排了麾下兵马的部署和训练,并把之前封给他们的官职和部队的最终编制给落实了。

这个时期明军的军队编制十分混乱,各地方将领的个人喜好在其中又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使得各支军队的编制差异巨大,相互之间的配合作战更加困难。

不过,他们大多都参考了戚继光当初在北方的练兵方略,甚至就是战场军阵的布置,也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到当年北方戚家军的影子,这也让同样使用戚继光练兵之法的周世显省事了许多。

而周世显的军制调整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大改,就是借着训练新兵的机会,将两万纤夫和收拢吞并而来的近五千兵马重新打散重整,各营兵马按照编制补充完整,形成基本标准,以期充分发挥大军的最佳战斗力。

按照周世显的设想,最核心的主力野战军主要分成了战兵营,骑兵营,混编营三种类型。

战兵营以步卒战兵为主,火枪,长枪,刀盾为主要武器,并配备虎蹲炮,四磅炮等轻型火炮,组成炮队,满编人数在两千七百人左右。

虎蹲炮是大明工匠就有能力生产的,四磅炮或许还需要等到汤若望从澳门把工匠带回来,但周世显这个编制原本就是为了将来很长一段时期设立的,所以如今早做准备也没有错。

骑兵营则是弓弩,长枪刀斧为主要武器,并配备有重量较轻,发射霰弹的虎蹲炮,满编人数同样在两千七百人左右。

周世显还计划给一部分骑兵营配上短铳,但现在火器工坊的生产力还远没跟上,这个计划目前和四磅炮一样,还停留在了设想阶段。

而且,以周世显目前拥有的战马,他现在最多凑出一个独立的战兵营来。

至于混编营,则是在一个战兵营的基础上加上两个千总,一千四百余骑兵,以及一个上百人的炮队,使得其具有综合攻击能力,可以脱离主力兵团单独执行作战任务,总兵力接近五千人。

除此之外,按照周世显的计划,他的部队还要有水兵营,车营,辎重运输营等,这些都是主战部队之外的兵种补充,在大战中或许不显眼,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否则战兵,火枪兵,骑兵的威力都难以发挥。

其中,水兵营周世显目前还没有头绪,南京水营他是不信的,那些船可以用,但是人就算了,他打算拉拢郑成功之后,再把这个明末海战第一强者用上。到时候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师,绝对不成问题。

对于大军整编而言,其实现在最严重的还是相对应的火器配备问题,虽然南京府库里还有不少刀枪,但是火炮火枪都不堪一用,无论是大型火炮,还是将来配备到各营的中小型火炮,还是得周世显想办法生产,而数以万计的火枪需求,更是让他头疼不已。

不过,这种事也急不来,周世显还得协调各部,从广东,福建招揽工匠,还要等汤若望启程,前往澳门。

而他当下首要解决的,还是官制问题,那个时候崇祯封的官都太高了,只是唬人用的,实际上那么用,今后立了功,就没法再加封了。

于是乎,周世显私底下又给他们重新设立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官职,同时也是为了确立自己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他们是驸马的兵,不是皇帝的兵,这是周世显要明确告诉手下每一个将领的。若是谁敢逾越了这一条,那可别怪他不念情份,痛下杀手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