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上帝安排的命运?(1 / 2)

 点的火光布满了山谷围坐在火堆旁边的是疲惫不堪的各国联军士兵们他们垂头丧气在寒冷的夜风中裹紧着身上披着的毯子、被单以及他们能弄到手的任何保暖的衣物。

向北京方向去的路被堵死了。

克拉克烦躁的在帐篷里来回走着呼啸的寒风不时从缝隙中吹进来烛光摇晃着仿佛随时都会被吹灭。他到现在算是全明白了可是他并不打算就此认输——从地图上来看林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自己形成严密的包围。

他还不知道自己陷入了怎样的险境。武襄军第五师在师长唐正(原自强军第三营标统)的率领下早在起攻击前五天便于洋河上游小金庄偷渡过河之后又渡过桑干河一刻不停的赶到了东灵山下并在险要地点构筑起坚固工事刚才阻断联军退路的便是他们。而武襄军第四师封常贵部亦在五天前东进延庆经八达岭转而南下顺温翰河急进突袭并收复了昌平主力继而在义和团的指引下沿西山走小路渡过永定河其前卫已与第四师后卫会师。

退往北京的道路被阻断后面的追击部队亦大部突破了洋河南岸之防线林云的主力第二师、第三师及第六师(师长高飞原汉口军校第一期学员)第七师(师长张峰原自强军第一营副标统)加第一师第一旅李韧部共计五万六千余人分两路由南面猛压过来。东面除第四师主力正沿永定河岸从西山缺口处补漏外。尚有第八师(师长吴昊原武卫军第三镇协统)一部沿河南下穿过大张村、荷花寨按计划准备与第四师主力会合在第五师侧翼阻敌东进。

而克拉克现在所处之地主峰东灵山。海拔两千零三米控制了洪水口村正对灵山古道入口海拔95o。口从此处可看见西侧地道路海拔15oo米。>+馒头形山包海拔1839米。而主营地北边的山峰。海拔2o5o。图名为“灵山”。加上另外控制的江水河村海拔18oo米。

他的目光沿着地图上双塘涧游走着试图从那些山沟谷隙之间找出一条最适合地通道。整个联军主力除了逃跑溃散的几支辅助殖民地雇佣军和查菲上校带走的一部分人之外原本还有六万七千余人但是在林云三点突袭进攻的时候俄军大半被歼或被俘英军主力亦伤亡惨重在撤退的时候为了掩护主力。克拉克又留下了精锐的德军第三十一步兵团到目前仍未归队看来已是凶多吉少了。所以他现在的总兵力不过五万六千多人分属七国(除意大利和奥地利的掌旗兵外两国并无成建制部队存在了)。

进攻受挫、归路难通克拉克无奈之下。只有将联军各部收缩在这几个点上防守。他并没有寄希望于北京或是天津地援军赶来解困而是企图集中兵力从一点突破。被围困的第一个夜晚就这样在寒风的侵袭下艰难的度过了。

第二天一早克拉克便下令阿尔维率领法国远征军主力从>+向前继续攻击前进务必打通南下通道。

法军第二十六山地步兵团在英军廓尔喀营的配合下向唐正所属的第1o旅阵地猛扑过去。在第1o旅占据的小山包侧后方就是联军南逃主要通路。

山地作战占地势优者尽握优势。在那个没有飞机大炮的年代里。若想用步兵仰攻占尽地利的守卫者恐怕除了勇气之外所能凭借地便只有平日的训练了。

“那简直是一场屠杀。”一名随军的英国记者如是写道。“正面主攻的是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查理三世’营(即廓尔喀营)他们隶属于第一廓尔喀步枪团。该营引以为自豪的是拥有一根两米长地铜制‘女王杖。’这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然而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山之前他们遭遇到来自中国人的有力挑战。”

“雪亮的库克利弯刀失去了耀眼的光芒这些帝国的勇士继承了先辈的勇猛作战地传统却在敌人的枪口下难以施展绝迹。陡峭的山坡在以往如履平地现在却寸步难进。”

寸步难进的不仅是他们法国第二十六山地步兵团比他们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支刚从安南增援过来地骄横之师从没想到过在中国会遭遇到如此惨重的损失。虽然他们号称山地步兵团可是在这个湿滑难行的陡峭山路前以往的经验并没有能为他们提供多少有用的帮助。

第1o旅的侧后山峰上唐正密切的观察着前沿阵地的形的奔波劳累艰难困苦都在堵截住联军主力南逃去路的那一刻消失了。他年纪约莫三十出头脸庞方正重眉醒目。特别突出的是看上去非常有力的腮帮子仿佛能一口咬断钢铁此刻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念头要死死的咬住敌人绝不能让联军从这个方向上逃出去。

他的耳边又回想起在最后一次林云亲自教授的高级军官培训班的总结性论述“在任何战役中最合理的战略就是一定要等到敌人在精神上已经生动摇之后才开始进行会战;要等到敌人在精神上生动摇之后才开始起攻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有利条件以便实行具有决定意义的打击。”

现在正是敌人遭受猛烈打击后的不稳定时期他立即下令各阵地组织短促地突击。将进退不定犹豫不决的法国第二十六步兵团的一个连兜头围困在一段山坡之下。在四面八方的枪弹之下该连连长、副连长先后被击毙残余官兵马上摇起白旗丢出武器投降。

见到第二十六团攻击无果损失惨

尔维又立刻将第三十一步枪团调了上去他知道.实力的时候了。如果不能尽快打通这条出路恐怕他和他的这些士兵们都将覆灭于此。双方围绕着道路两侧地几个山头反复争夺很快第二十六山地步兵团彻底垮了。而以英勇善战著称的“查理三世廓尔喀营也拼光了。

困兽犹斗何况是自视上帝子民高人一等的欧洲联军们?可是无论他们用多么密集的冲锋多么悍猛的攻击唐正的第二师阵地。就象礁石一般粉碎了他们的进攻浪花退去只留下近千尸体。将这一片荒凉的山地染成了刺目地猩红。

下午两点左右克拉克最担心的事情还是生了。向东的侦察分队回来报告说几个狭窄路口也已经被中**队封死。而大量的敌军正沿着他们南下的道路攻击而来。

这时候克拉克才逐渐意识到阻击自己的并非恰巧赶到的大清帝国的其他军队也不是那个神出鬼没的郭松龄而是林云早已精心布置好的军队!

随着各个方向地报告迭次送达克拉克被迫做出了就地防守等待救援的决定他把实力受损的英国远征军摆在灵山古道入口。依托洪水口村构筑防线。并将美国第七海军6战队的那个营配属给英军。在从洪水口村到>+.防线相互支援。

做完这些之后克拉克才感觉到非常饥饿。然而当他得知那是剩余的为数不多的口粮之后刚刚有点好转的心情立刻又恶劣起来。他现在的困境已经不仅是武器装备上的损失造成的了虽然撤退的时候士兵们拉上了七十五毫米地法国轻便炮。但这种三英寸的炮只对无掩蔽的部队有效。它不适宜于长距离炮击更比不上威力很大的德国榴弹炮。

当然在这样地山地环境下它的作用就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了。此外法国参谋部把炮兵看作是对步兵的次要的补充;他们认为集体精神将更能补偿技术上的不足。(法国的眼光进步多少他们把炮兵看作多余的拖油瓶孩子。)

仓促的撤退不但丢失了大量的大口径的火炮也丢掉了本来就没剩下多少的粮食。为了避免陷入平原上被围歼的命运他们却落入了被围困在山里的悲惨境地。如果让克拉克有选择的机会的话天晓得他会选择哪一种?

还是借用那个英国随军记者的文章来描述一下当时的士气吧。在他的《一个英国人眼中的远东战争》一书中关于东灵山战役。他是这么写的:一位俄国士兵忧愁地说“先生你知道我们除了士兵的胸膛外没有武器。”对此另一个士兵补充说“先生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然而关于这场战役中描写最多的是在战役中后期联军士兵们的那种绝望被饥饿折磨的痛苦受到寒风大雪的摧残那孱弱的身体。“他们的眼中不再有光彩浑浊无力表情麻木不堪拖着沉重的步伐顺从的在军官的命令下集合、解散。吃着从贫瘠的山村里挖出的不知名的植物根全然没有了刚踏上这片土地上的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