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晋级中职(3)(2 / 2)

“本命年不顺”的说法,至今还有许多人相信。

其实,但凡十二岁以上的人,都已经历过本命年,对于这一年是否顺利也有所感受。

网上也常会有网友探讨自己的经历,有的人会说“果然不顺”,可是也有人说自己在本命年“平平淡淡”,或者“一切皆顺”。这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那些认为“诸事不顺”的人往往是由于心理作用。

人生总有一些波折,如果恰逢有大的波折出现在本命年,那么,不信的人根本就不会将二者关联起来,而相信之人则会巩固他们的迷信。

众所周知,遭遇困难时,心态最关键,所以不信之人往往能以平常心安然度过;反而是迷信的人,心理和行为上都战战兢兢,本来能够轻易度过的“坎儿”,可能让他“如履薄冰”了一整年。

“本命年不顺”,也确实无法通过事实的考验。

举一个反例为证,宋代文人邹应龙出生于龙年,他才华过人,曾考取状元郎,并官至户部、刑部、工部尚书,而他中状元的那一年,才二十四岁,恰逢龙年本命年。

刘心武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迈过“本命年”的坎坷》的文章,他也认为本命年可能是个“坎儿”,但这并非是一些神秘莫测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看的。

十二岁时,一个人心理上的坎儿,要么表现为早熟,失去应有的童真,导致行为上的越轨;要么心性从此滞留不进,总害怕进入“大人的社会”。

二十四岁时,心理上的坎儿可能趋于两个极端,一是成为“愤青”,对社会、对长辈,尤其是对固有的传统、规范,打心窝里喷溢出反叛的激情,追求颠覆性、破坏性的快感;一是成为“懦青”,自卑、懦弱,形不成任何主见,特别地害怕长辈、领导、权威、强人,总是自觉形秽而又找不到提升自己的途径。

三十六岁与四十八岁这两个本命年中,人心里的坎儿一般也有两种:

一是自我肯定过头,觉得功成名就,前途似锦,欲望膨胀到如即将崩裂的气球而不自知;一是自我否定过头,觉得老大不小仍成不了气候,前景暗淡,对自己万念俱灰。

到了六十岁,一个人心理上的坎儿又转化为,要么觉得难以适应新事物,沉溺于怀旧,要么愤世嫉俗,要么心灰意懒,这些心理危机又转化为生理上的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不行了”,仿佛人生的幕布也将就此落下。

想平安度过这几个心理危险期,就不能仅靠“本命红”了。

刘心武先生给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和扶持,二是要学会自我调节。这种对于本命年与时俱进的理解,也颇有些道理。

上面对本命年做了一些解释,体现了一些客观情况。

李亚峰二十多岁时,本来极端不信这些玩意的;如今,陷入平庸泥潭那么久也无法自拔,胸中纵有天大抱负,也由不得他不妥协。

渐渐地,他越来越“迷信”。

有一件事,他无意间犯了忌讳;就是躲星星这个。

去年除夕那天下午,他本来准备早早回家,却还是被朋友拉去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