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看世间忙忙碌碌(2 / 2)

朱兴昌喊着左里正二儿媳妇及其娘家妈,又喊石九嫂子的小儿媳名字,以及杏林村和朱老爷子关系要好宋老头的老伴和大儿媳妇。</p>

他招呼这些人先别去赶集,先跟车随他去左家酒铺子认认门。</p>

因为这些人今日并不返回,晚上也不用去大通铺花钱住宿,可以去左家酒铺子后院安顿。</p>

这就要说,在朱兴德那里,车票是一定要花钱买的,这是起头的规矩,要不然还没开始不就得乱套?到时候还怎么查票啊。</p>

但他又不是不懂人情里道的事儿。</p>

在乡下那种地方,是极为看重这些人情关系的。</p>

所以真要是和左家关系极近的人,他在车票这里并不会退让,却会主动问问,进城着不着急回来啊?有没有落脚点啊?买的东西是不是挺多。</p>

问的问题那叫一个详细。</p>

闲谈中,会让对方觉得左家很有人情味儿。</p>

当听说对方表示要去城里住大通铺,打算在城里停脚一天时,朱兴德才会挺热情的张罗,住什么大通铺,花那钱干啥。咱家不是在城里有铺子嘛,后院有几间大屋都设有大炕。</p>

</p>

铺子后院那几间屋子,以前是梁家雇的下人住的。</p>

后来铺子归了左家,左家一直没什么闲钱拾掇。</p>

除了正屋一间住过自家女眷,比如秀花和白玉兰、甜水去府城时路过县里短住几日,棉被什么都是好的,再没给别人借住。剩下几间屋子随便住人。</p>

朱老二和朱老三他们不当职时,经常在这里忙乎晚了住下。</p>

所以并没有那么多讲究。</p>

而朱兴德的这番热情安排,不但没让许多关系近的人在车票问题上,认为左家很斤斤计较很让人心凉,他们甚至会带头起票。</p>

而且名声上,出乎意料的更上一层楼了。</p>

这倒是没想到的。</p>

主要是有面子啊。</p>

谁还不好个面儿。</p>

左里正二儿媳的娘家妈,听到朱兴昌招呼她的声音,感受着四处唰唰射过来的羡慕眼光,一手挎住她老闺女的胳膊,一边腰板挺直下了车,大声应道:</p>

“是,大小子,俺们听见了,要随你去趟铺子里认认门。”</p>

又挥手张罗道:“那让旁人先下车吧,咱几个要去认门的不着急。反正今个也不走,你们说是不是?跟他们抢啥呀。我们可不差耽搁那一时半会儿,等到明儿咱几个人还能逛一天再跟车回去,有的是功夫多转悠。”</p>

左里正的二儿媳脸色微红,扯扯她娘的袖子让小点儿声。</p>

这咋那么能嘚瑟呢,旁边那些杵大岗的都听见她娘那一嗓子了。</p>

她是借秀花婶子的光,不,准确地说,她是借公公的面子,这才能今晚住进左家酒铺子后院。</p>

而亲娘又是借她的光。</p>

实际上亲娘并不认识左家任何一个人,却没想到这一路比她表现的还能显摆。</p>

老太太被老闺女扯了袖子,这才小小声对老闺女赧然道:“那啥,我这不是头一回来大县里住店不用花钱嘛。”又高高兴兴说:“这可真是借了你的光。我和你说哈,闺女,你给我往心里去去,往后等你那后婆婆进了门,和人家好好相处。那是一般的后娘吗?你看看人家这家产,这些个孙男弟女有出息的人。这就等于,咱以后进城有落脚点了。”</p>

“快别说了娘,您今儿话咋那么多。”</p>

左里正的二儿媳对同乘一辆车的其他人,一边笑着点头示意回头见,一边又再次扯了扯她亲娘的胳膊。</p>

心想:</p>

啥话非得说那么透作甚,让人不小心听见,回头又该背后讲究她公爹配不上秀花婶了。</p>

再说,也不用提醒,她已经从那些下车乘客的眼中看出;饿羡慕嫉妒。</p>

如此,像以上这样的一幕,这些日发生过很多次。</p>

连着石九嫂子和大王村的大黑胖她们,都跟着水涨船高。</p>

哪个坐了左家车去趟县里回来不说:</p>

“多亏着你和撇子媳妇平日里好的和一个人似的,你是不知道,有时要是买不着想买的,早就被人城里人抢光了,那酒铺子的六子还会主动帮咱张罗,他在县里谁都认识。那位真是个能耐人。”</p>

“咋不麻烦人家呢,夜里去了左家酒铺子后院住,最起码得又洗又涮的吧,人家得烧水还要跟着操心咱们回来的早晚,怕我们走丢了,这不全是看你面子?比以前花钱住大通铺赶集可强多了。”</p>

每每这时,比如石九嫂子和菊花奶奶这种关系,就会笑着自豪又谦虚道:“别只看借光,其实这全是人情啊。”</p>

然后回头就拜托“车夫”朱兴昌,给县里的六子和吉三带些吃食。</p>

不是什么贵的,就是大酱或是自家腌的咸菜,尽份心意罢了,不能白白让人麻烦。倒是想直接送到左家手里,可是她们也知道,左家冲这份关系不能要。所以干脆也不多废话,直接就送去县里。</p>

从这处也能看出来,目前和左家交好的人,都是那种知恩图报、不爱占小便宜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p>

要是换成人品不咋地的,左家这番热心肠就会换来驴肝肺。</p>

很可能不但不感谢,而且还可能会说:搭个顺风车还要车票钱?你家想钱想疯啦?住你家后院又咋了,咱不是很熟识嘛,又不会偷东西,不过是打个盹而已,你家那后院几间屋子反正也是空着。</p>

事实上,还好,并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一次都没有过,倒是越互相这么感谢,关系越紧密。</p>

所以因了这事儿,左家人也很感慨:他们一家子没看走眼。</p>

最怕的就是热心肠被辜负。</p>

……</p>

日子在永甸县全民抢盐中不知不觉流逝。</p>

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p>

此时,罗峻熙已经考完,正和他的岳父和二姐夫朝家赶路。</p>

越是离家近,越是归心似箭。</p>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p>

此时,左家的大片房子已经盖了四分之一了,酒窖也已经挖了一大半了,老母猪又卖了八头换钱,已经开始着手要配种下小猪羔子了。</p>

左家留守的人,大部分的精力又开始转向麦田。</p>

左家在朱兴德的带领下,目标一向是几手抓、几手都要硬。</p>

只看田地边,朱兴德正对着雇来的短工们挥舞着胳膊,一声令下:开耕。</p>

就在这时,秀花突然骑着一头骡子奔跑而来。</p>

老太太真是将大伙吓的不轻。</p>

那位可是刚刚学会的骑马骑骡子。</p>

秀花摇着红头巾子用尽全力喊道:“生了,生了,小豆生了个男孩!”(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