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恭王府的洋房(1 / 2)

 慈安太后的灵柩在头七移出慈宁宫后,武则天就从皇后待选的三十几人中挑出崇绮的女儿充任了东书房的女官,于是东书房的女官凑成两个。89文学网

至于其他的人如何,她并没有交代。一时这些年轻姑娘的父母兄姐都焦急起来,四处打听。

这些姑娘都是当嫁的年龄,有的已经二十出头,已经等不起了。即使年纪轻些的,从初选到如今,已经整整过去三年;如果再等上三年,而又没有选上,耽误了终身大事,到时怎么才好?

好说话的慈安太后已经不在了,慈禧太后对皇帝的婚事,忽冷忽热,叫人摸不透她的心思,也猜不出她有没有挑中谁做皇后。已经挑去东书房的女官,总不会做皇后吧?但谁知道呢。太后行事,谁也不敢妄猜。

所以这些朝廷命妇们推选了头一个身份尊贵的人,醇王福晋,太后的亲妹妹,前去探听。

“既然耽误不得,那就都由她们父母自行择配了吧?”武则天回答妹妹道。

这个干脆的回答,让醇王福晋都有点惊呆了,问道:“那么皇帝这边怎么办呢?不选皇后了吗?”

“你知道,皇帝身子不结实,眼前还要每天上书房,现在又要办造船的大事,不能分心。”武则天道,“我想让皇帝过几年再大婚。”

虽如此说,但平白耽误人家姑娘几年,也不太说得过去。因此醇王福晋委婉地道,“姐姐,到底这些姑娘选上来了三年,如今当不了皇后贵妃,是不是也给点恩赏,好叫她们家里不觉得落空?”

“哦,照你说,给个什么恩典?”

“比如给她们赐些珠宝…或者给她们指门好亲事。”醇王福晋为自己的好主意而高兴。

给珠宝很容易;给王公近臣地女儿指亲。那是枯坐宫中无所事事地皇后太后才喜欢做地事情;武则天没有这么空闲。何况是给三十个姑娘指亲?她不以为然地问道:“哪里找出三十多个合适地人?”

醇王福晋也觉得困难。何况。指婚是天大地恩典。不是人人都该得到地。她说道。“那么就只给几个有头脸些地指吧?”

“也好。”武则天道。“你去留意合适地人选。”

经过一番曲折。郭嵩焘总算从左宗棠手里要到了皇帝要地八十名工匠。不过。皇帝让这八十名巧匠用祖传技艺先行制造一艘兵船地指令。又让他犯难了。

先行造船?那会造出艘什么兵船。又在哪里造?

皇帝说要在天津造。郭嵩焘觉得不可行。头一件。天津有洋人。大清国要用祖传技艺来造兵船。也不应该落在洋人眼里。免得招人耻笑。

天津不行,那么就哪里好呢?郭嵩焘一筹莫展。

只有去问太后。

“既然皇帝说了要先造,那就先造吧;天津的确不好,洋人太多,到时皇帝要亲临指导,大有不便。倒是马尾,当初怎么挑了这个地方造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