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洋人送礼(1 / 2)

 太后驾临王府,恭亲王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迎驾。89文学网简陋破敝当然不成样子,但是如果显得过于奢华,太后见了,说不定又要怀疑他钱财的来处。

当然,简陋破敝是绝没有的事情,只是平时有些不太理会的角角落落,也要重新打扫装饰好来迎接贵客。

听说太后要驾临王府的那些官员,无不前来道贺。说到底,这是桩荣耀。走得密切的官员,和恭亲王在鉴园的水榭里密密商谈,因为人人都关心太后“所为何来”?

官场里浸淫多年后他们敏感的鼻子已经从郭嵩焘和曾昭妤的事情上闻出了朝廷即将出现变化。

在这样的转折时期,慈安太后刚刚死去,另一位太后就驾临王府,毫无疑问,这一定关系到将来朝廷的动向。很多人都认为,太后如此纡尊降贵,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恭亲王相商。

那么,要商量的,会是什么事情呢?难道是皇帝的大婚?但是太后刚刚替三十多名后妃人选或者指婚,或者让各家自行择嫁了。

总不成皇后另有人选,而且和恭王府有些关联?但恭亲王自己的女儿和皇帝是堂兄妹,照例是没有结亲的道理。

这日午后文祥来访,开门见山道,“我刚刚听说,太后要亲眼来看看王府里的洋房?”

恭亲王苦笑道:“我造这座洋房,也是一时兴起,图个新鲜。如今太后要来,要如何准备,我彷徨无主。如果要让太后瞧个光鲜,我拼着把家当都贴上也就是了;就怕太后到时仍然不满意,那我罪就大了。其实造洋房没有什么雕琢,只是砖石土木,造得结实些,房间每间都有门隔断,密闭性比我们住的房子要好,每间自成天地,不象我们的房子,这头有人说话,那头也能听到。说密闭性好,窗子倒是又大又敞亮。”

“原来洋房有如此好处,这么说,倒要好好布置,让太后不虚此行。”文祥道,“还要请教亲王,如果要光鲜,亲王就如何准备?”

“恩,我也犹豫得很,东太后刚刚去世,如果彩妆包裹,好象于例不合”

“亲王说得是。”文祥点头道。

恭亲王顿觉豁然开朗。笑道:“不错。依例而行才是正道。太后想来也不会怪罪。”就算怪罪。太后也要另找名目;而恭王府却可顺势省下大把银子。前几年才粉刷装饰过地房子。新旧程度正好合适。就不必费心大修了。还能顺便让太后看出他持家节俭。是个清廉地好官。如果有一两扇旧而不破地木门来装点。就更求之不得了。

接着。恭亲王凑过身来低声对文祥道。“只是有一件。我也是听外间传说。听说太后想让皇帝出洋去学造船。我只担心太后为这件事情而来…不知文大人有没有听说?”

这句话就不好答了。如果说“有听说”。恭亲王自然要问到他地看法。而这么重大地事情。在太后决断之前。旁人绝不好表看法;但是直接说“不知道”呢。怕恭亲王地脸面不好看。

“有这种话?也不知是真是假?”文祥用这两句模棱两可地话回答了“有没有听说”地问话。然后道:“亲王以为。皇帝会不会愿意出洋去学造船?”

皇帝愿不愿意?恭亲王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只知道。如果太后想让皇帝出洋。那就与祖宗法度相违背。自己应该站在祖宗法度地一边。还是违心站在太后地一边?如果争执起来。是太后会赢。还是老例会赢?自己又该怎样?至于皇帝那乳臭未干地小子怎么想。他全然没有关心过。想到这里。他不由悚然一惊。自己怎么会忘记皇帝地重要性呢?就算太后厉害。过得两年皇帝亲政了。那又会是个什么光景?

皇帝少年心性,当然是避苦就甘,虽然如今天天在南书房,有倭仁这样的师傅耳提面命,总觉得洋人可憎;但如果觉得造船好玩有趣,也许他就去了。如果是恭亲王自己年轻二十岁,说不定也会想出洋去转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