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凤临王府(1 / 2)

 同文馆在曾国藩的主持下,先是托郭嵩焘寻找合适的洋人教师,结果立即就有美丽国大使捷足先登,推荐了教师总管。。然后**各国洋教师,准备开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各门功课。

招考之事,曾国藩改从各个地方招考读书人;因为京城的翰林等年轻官员毕竟已算功成名就,年纪也大多二十五、六以上,要让他们不带偏见去从洋人学艺很难。

退一步说,也是为倭仁之类一根筋到底的宿儒们留些追随者,同时为大清文化留点象征。

反正各个地方的秀才举人还多,即使不是秀才,只要能识字,可造就,就可以报考。招考榜一帖,除读书人之外,许多店铺里的年轻伶俐的记帐伙计,也跑来报考,所以很快就招满了第一批九十人,又扩招第二批一百八十人。伙计们脑子活络,听说虽然是学洋人的技术,却为朝廷办事,能成为朝廷的人,当然削尖了脑袋来挤。这可苦了那些钱庄酒柜的掌柜,不得不亲自上阵顶替那些跑得飞快的伙计们。

如此,同文馆总算渐上轨道。

所以继福建马尾船政局和同文馆后,朝廷又相继设立了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另外,购买外国的洋枪洋炮和军舰、送学生出国留学等,也同时逐渐施行。

一切都有条不紊,恭王府的洋房也同样如此。装饰陈设完毕,恭亲王如今一踏进去,只觉得自己恍惚在东交民巷的使馆中。

各国大使们送的洋家具,恭亲王来者不拒,足足装了有五六间房子。以致各国大使为此常起争论,因为美丽国大使宣称洋房里用的是美丽国的洋床,而意大利的大使却说用的是意大利的洋床。这些较真的洋人后来碰到恭亲王,就一起当面对质,恭亲王仓促中支支吾吾,答说洋房里有“好多个”卧房,所以用了多国的洋床。这当然也不能怪恭亲王,因为洋房虽然陈列好了,但保不住洋床沙掉一两个螺丝,如果不多收些,到时太后驾临时出了问题,怎么应对?

六月六日清早起,恭王府的门前开始摆满鲜花,总之除了红色花朵,别的颜色也都全了。因为花不经霜不经晒,恭亲王先还特意站了一排仆人举着伞遮光,到太后凤驾的前导太监们到了,才撤走。

太后的八匹马拉着的凤辇刚到胡同口,胡同里已经没有一个闲人,两边只每隔几步站着皇宫的御林军,和先到的太监们。恭王府大门口彩幔低垂,映着两边满墙的鲜花,煞是好看。

武则天在凤辇内见到这满墙鲜花,也不由满脸是笑,说道:“难为亲王了,有赏。”

侍侯地女官们立即传来正在大门外迎接地恭亲王。取出早已备好地赏赐:一个覆着块黄缎地盘子上。摆着八块亮闪闪地金砖。这是多大地彩头啊。就算从前乾隆爷四次南巡。哪有听说从门外就开始放赏地呢?那不是要从门外赏到门里吗?

凤辇进了正门。就停住了。恭亲王迎上来跪请太后离辇。改乘软轿。武则天趁此机会。对恭亲王说道:“就好比我是来探望亲戚地。你也不必张罗。等会都把这狼亢衣服换了。只穿家常衣服吧。好好坐着叙叙。”

不错。这六月天里。太后穿着层层叠叠地正装。自己也是领戴花翎蟒袍褂。好不沉重闷热。恭亲王急忙答应了。传话到二门。只等拜见过太后之后。就换家常衣服。家眷们都还等候在二门以内。包括恭亲王地长子载徵。

“倭师傅虽然病了。今天我还是让皇帝到南书房跟着李师傅念书去了。他年纪大了。功课要紧。”武则天对恭亲王笑道:“我也怕他来瞧这洋房后入了迷。不肯回去呢。”

今天地太后果然就象位善解人意地自家亲戚。恭亲王本来因为嫡福晋已经去世。余下地几位侧福晋和姨太们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怕她们不能得体应对太后地问讯。如今总是稍稍将悬着地心放了一放。

进了二门后。在一间正房刚刚坐定。恭亲王地妻妾儿女。急忙进来拜见。武则天留心观察。见这五六位恭亲王地屋里人。都很有几分姿色。特别两位二十上下地年轻姨太。体态婀娜。貌似桃花。心内不免暗暗泛酸。说要“好好叙叙”。但和她们又有什么好叙?

“让孩子们进来吧。”太后吩咐道,又吩咐让女眷们随意。

恭亲王的子女中,已入宫抚养的大女儿如今刚刚出嫁,在姑父家陪着已经成为她丈夫的表哥慢慢等死,因为自己不吉祥,今天也就没有回娘家来帮着迎接太后。长子载徵,次子载莹,和三个女儿都前来拜见。

两个儿子风流倜傥也就罢了,恭亲王的三个女儿也如同她们的名字那么秀美。从前在朝堂上没有多打量,今天瞧瞧恭亲王的子女,又瞧瞧他,果然“有其子必有其父”。武则天又一次打赏。

大家更换衣服。然后恭亲王来请旨,问什么时侯去瞧洋房,武则天答道:“等用过膳以后罢。现在让我先和这些孩子们乐一会儿,一家人,你也不用回避了。”

恭亲王的儿女中,太后见得多的是载徵,而且载徵也能说会道,很能讨她的欢心。四五个孩子,问问年纪,问问喜好,让他们做诗吟对,好似一家人其乐融融,时间也就过得很快了。之后又是第三次打赏。因为是给小孩子们,所以东西也独特,是各式的宫廷小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