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长腿龙舟(1 / 2)

 皇帝秘密吩咐马尾八十名能工巧匠秘密赶造的船总算造好了,赶着在八月中秋前向皇上和太后献礼。

工匠们的确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那龙形的雄武船头,就是汉口来的樊姓工匠的绝密祖传技艺,龙头用整木雕琢而成,没有任何一处接驳。

船头也并不只是雄武,里面装着马尾至今从外国订货而实际收dao货的唯一一台德国造动机。这也是皇帝让郭嵩焘问他要去的,说到底,要造和洋人比拼的兵船怎么能不用上洋人造的动机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纵使大清朝没有洋工匠,皇帝凡听到说各地买来洋机器洋零件,都吩咐装上了船。

此外,这船还保有古龙舟的特点,船身轻巧狭长,又有这么一台大功率的动机,所以开动起来,就好比大人的长腿装在小孩子的身体上,自然轻捷便利如出鞘之剑。如果去赛龙舟,无疑会拔得头筹。

更独具匠心的是,船上有两层船舱,舱壁上设一个个小小的射击孔,用的是从李鸿章处征来的洋膛枪;妙的是在两层之间,还有一个屋中屋供大将军驻扎用。敌人的大炮打来,也只能打到船顶,大将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是稳如泰山,这乃是一位川籍“木牛流马”的传人的奇妙构想。

遗憾的是敌人有大炮,这船虽然开得飞快,还是难免会被击中,虽然决不会直接打中屋中屋,叫大将军头一个送死,但也许船舱会被打散。但也无须惧怕,因为这船乃是用桐油漆过的轻便木头造成,到时最恶劣的情况出现,被大炮击中,这船就会散成片片浮木,每位水兵人手一块,留大块的给大将军,大家一齐奋力游泳逃生就是了。

所以,工匠们一造好,就急忙给皇帝报喜。有谁还曾有过这天大的荣幸,让皇帝亲自吩咐来造一艘船呢?虽然之前跟随左帅,也是为朝廷造船,到底不如皇帝亲口吩咐。

郭嵩焘在东书房里见到年轻天子眉飞色舞地向母后报告兵船已经造好,差点怀疑这几个月来自己太也多虑,接近杞人忧天。

太后也很愉悦,让皇帝吩咐尽快把船运到天津,和外国兵舰比试比试,分个高低,到时娘俩一同去检阅。皇帝一口答应了,他至今还没有出过京城呢。

这把他之前没有随同母后去访恭王府的不快冲淡了好些,洋房算什么?皇帝连兵船都造出来了,并且马上就要去检阅它。

只等这次赢了外**舰,大清朝百姓就要人人仰望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如何治国了。就好象皇帝与太后之间曾有某种默契,如果兵船造得好,皇帝立即就亲政。

左宗棠接到郭嵩焘地秘函。亲自带着随从悄悄去马尾湾看看这艘“皇帝地船”。从外形来看。它显然很漂亮。并且舱内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度也快。更难得它地“屋中屋”。把大将军保护得密不透风;只可惜大将军坐在这里。没有办法观察舱外地战况。考虑到这是给皇帝造地龙船。倒也无可厚非。

观察一下。船舱外壁也还厚。只是因为大清朝还不会用生铁造船板。用地是桐油板。这个皇帝也知道。

所以回信给郭嵩焘将船地情形描摩了一番。说。“也算难为这些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