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三寸金莲(1 / 2)

 这段时间,为了宫女的事情,武则天几近怒。

宫廷里现在使唤的宫女们都是旗人出身,互相之间,常常嘀嘀咕咕地说满话,她半个字也听不懂。后来有了阿鲁特昭妤,有时候武则天听见些话,就故意装作隔得远没听见,用汉语问她宫女们在讲什么,这样总算知道了那么些词的意思。

所以她故意处处带着曾昭妤,在宫女回话的时候,提示她们说汉语,免得女官之后传办时碰到困难。如此,直接在她面前讲满话的宫女,总算少了。

宫女们还好应付,碰到醇亲王福晋等皇亲贵眷进宫,为了表示亲热特意用满话来和太后拉家常,这就不是武则天能用刚学到的几个简单字词打的了,只好装作身体不适、兴趣消失、或故意表示疏远冷淡,以便避免交谈。

但长久以往,人们如果注意到了,不免会纳闷,为什么太后不喜欢说满话了呢?

猜疑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就将很难被重新合上;等到人人都窃窃私议的时候才行动,那就未免太晚了。

所以她急着要找个借口,把贴身宫女多换成汉人,这样久而久之身边就没有人讲满话,大家就会习惯只说汉语了。

谁知道连这么一件小事情也难。前儿,她刚露了点口风,内务府的官员就答她说,汉族的女子使唤起来恐怕不中用,因为凡好人家的女儿,知书达礼,必然已经缠了三寸金莲,行动不便;而脚大好行动的,必然只是乡野粗鄙之人。象曾昭妤这样出身相府而没有缠脚的女子,是凤毛麟角。

但汉族的女子又没有人人疯,好好地为什么要缠住自己的脚?武则天猜测,从前的宫女都从内务府三旗选,内务府的官员想必不愿选其他女子进宫,所以这么说。

难道他竟然敢欺瞒太后?这天她把曾昭妤找来,问她,她所见过的汉族女子,是不是都缠脚?

曾昭妤答是,除了有些地方的乡下妇女,因为要干农活,不能缠脚;凡是能缠的都缠了。

“那为何旗人不缠?”武则天问道。

太后自己是旗人。应该更清楚。如何反倒问出这话来?曾昭妤有些惶恐。难道刚刚自己地答话出错了么?听起来太后好象是不喜欢汉族女人缠脚。曾昭妤自己当然也谈不上喜欢。因为小时候邻居家地女伴们地涟连泪水。她还记得很清楚呢。

“也有地方不缠。女臣听说。太平天国地长毛们。女人就不缠脚。全是大脚。所以走路风风火火。干活也很利索。听说有地壮妇。竟能扛动两百斤地大包裹。”

太平天国是爹爹地死对头。人们对自己地死对头有时侯比好朋友还关心。在老家。九叔曾国荃有时在家养病。常常午后一觉醒来。就忽然开始大骂太平天国。骂翼王石达开。骂忠王李秀成。连绵不绝地骂。咬牙切齿地骂。有时侯一直要骂到晚饭时分。更有时候。到吃晚饭他也不停住。夹一筷子菜。喝一口酒。又骂一句长毛。

小孩子们听惯他骂了。只要这天忽然又骂出来了新内容。就会去问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那个长翅膀地王是谁。那个忠王又是谁?所以大家都明白了。九叔之所以骂这两个王最多。是因为他吃他们地亏最大。翼王并没有翅膀。但他地本领很大。以致九叔总是打他不过。

难得地是他有时侯也骂女人。骂那些贼妇为什么人人长双大脚。去给太平天国扛大包做重活。。是不是就都因为脚太大。当初嫁不出去。才只好跟随这些长毛去做苦力扛大包?

所以曾昭妤知道太平天国的女人是大脚。这时候听太后好似在急切地寻找大脚女人,顾不得忌讳,就说了出来。说完后觉得不太妥当,担心太后生气,但太后的反应很奇怪,竟然好似很惋惜地道,“她们倒是大脚?!只是都已经死的死了,逃的逃了。”

这些人虽然死了逃了,但只要找到她们所在的两广地方,自然也就能找到大脚女人。但是要让长毛的老乡们来给太后做宫女,那也太可怕了。

“汉族女人人人缠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为什么要缠脚?”武则天问道。

“听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娘用布帛缠脚,使它象‘新月’形状,然后穿着素袜跳舞,李煜看了,说有凌云之态,十分美妙,所以这种风气就慢慢传开了。到了北宋时开始盛行,并把缠脚当成了女人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羞耻。后来到了明朝,几乎人人都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还经常受到嘲笑,被称为‘大脚娘娘’。不过其实到了本朝,因为旗人的女子是不缠脚的,所以开国以来,一直命令不准缠脚,但拗不过民俗如此,到康熙爷那会儿,也就不管了。”曾昭妤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