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东坡遇险(1 / 2)

 缠脚的妇人俯拾皆是,只要不是旗人出身,汉人妇女大多缠脚。曾昭妤很快就列出了几家,供太后挑选进宫。

太后先把恭亲王的侧福晋划掉了,原来恭亲王的侧福晋竟然是个汉人,他倒是兼容并蓄,满汉全收!余下的有沈桂芬的夫人和女儿,李鸿藻的夫人,郑敦谨的夫人等等。

“怎么东书房郭侍讲的夫人,倒没有列在里面?”太后问。

曾昭妤答道,“郭大人的夫人已经去世了,如夫人是夫人以前的陪嫁丫鬟出身,所以是大脚。”

原来如此。

四五位诰命夫人难得地蒙太后召见,且又全都是汉人,坐着轿子进宫。在慈宁宫喝茶和品了新鲜的桂花糕、又到御花圆赏花之后、宫女奉命悄悄传来一个让她们震惊惶然的消息:太后要看看各位夫人的小脚。

人们常说,“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些夫人们都有丫头仆人使唤,当然不能算是懒婆娘。不过每个人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确也有人,进宫前虽然浑身上下凤冠霞披琳琅满目地装扮过了,却没有换脚带!谁会想到太后竟然会要求看自己的小脚呢?

太后的旨意不能不遵,但遵了太后的旨意,更怕当场把太后熏倒,怪罪下来,那可就了不得了!那几位夫人当场就急得大汗淋漓。

好在宫女们久居深宫,察言观色惯了,立即就瞧出了几位夫人的不自在,体贴地问道:刚刚在御花园走了一段了,只怕脚也会出些汗,各位夫人在见太后之前,要不要先洗洗脚,熏熏香?

这当然最好,于是各位夫人被分别领开。

有的夫人是洗洗脚、熏熏香也就罢了;但有的夫人,则是连脚带也要交给宫女们去洗净,然后急急忙忙烘干。

虽然宫女帮了忙。把她排到最后一个。但大家还是又忙又急到满头大汗。到太后召见前。把脚带往脚上裹时。那白布上还在热烘烘地冒湿烟!偏偏旗人地宫女没有裹过脚。手忙脚乱。越帮越忙。更是急也急不来。好不容易抖抖索索弄好。到了太后面前。两颊通红地坐定。让宫女把裹脚布拿开。

这样地三寸金莲。武则天初见时未免觉得恶心。接连见过四双后。见怪不惊了。

什么“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不过是她们站立不稳。趔趔趄趄地样子;什么“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原来是活生生地将脚掌屈成两半。这些舞文弄墨地文人。当真是骗得死人。

总算没有在太后跟前出什么岔子。那位夫人内衣都已湿透。这时才想起来。退出地时候急忙悄悄地往帮忙地宫女手里塞了锭银子。那宫女摸到汗津津滑溜溜地一件东西。先是吓了一跳。等看清楚。也就喜笑颜开了。

想不到在世地人所作地小脚诗。竟然多如牛毛。曾昭妤把好多本诗集堆在面前。不断地翻。不断地做记号。直累得头昏眼花。到第三天。太后来问。竟然已经得了六百多。

“光是在世之人所做地。就已经到了六百多?”太后问。

“是。”

武则天道,“那么你把其中有名望、有地位些的人作的挑出来,挑满三百。”

曾昭妤答应了,但是她不太明白,挑出这三百之后就如何?难道刊刻成集,结成《大清在世名人咏小脚诗三百》?应该不会,因为之前太后急着找大脚女人,连太平天国的妇女也不排除在外。难道曲径可以通幽,从小脚诗里面能找得出大脚女人?

阿鲁特昭妤手头也有太后交下来的差使,就是要找出苏东坡和其他第一批作咏小脚诗的诗人词人们的生平,和他们的其他诗词作品。原来最早的小脚诗人竟然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他的诗词文章厚厚几本,太后一见就皱了眉头,随手一翻,忽然问道:“这个苏东坡难不成也是个武人?”

“回太后,苏东坡是个文人。”阿鲁特昭妤答道。

“那他如何会打猎射箭?”太后指着手头那本《东坡诗词》中一问道,原来竟是那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他一介文人,怎么会‘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穿着的又是‘锦帽貂裘’?山东密州,当时靠近辽国边境了吧?我怎么看来看去,倒象说的是胡人?”武则天道。

这几天来,她一直对于汉族女人缠脚觉得不可理喻,事情太也古怪,所以总想寻根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