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节 金殿对策(1 / 2)

 皇宫中此时也在准备殿试事宜,曾国藩递上来的殿试试卷,让武则天读得津津有味,自己悄悄地用郭嵩焘平日讲解的内容去对照,竟然也能答对一两题。89文学网。

这些题太有趣了,既有问到美丽国的纽约,又有问到英国的伦敦,并且附带了一张同文馆教师们特制的世界地图。因为要给皇帝和太后过目,这张地图把大清朝画在中间位置。武则天这才知道,当今世界,就是几块大6漂浮在海洋里,6地的边缘,到处是水,就好比一个漂了许多花瓣的大澡盆。怪不得洋人要造海船,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了。

武则天这几天正在请李鸿藻师傅给自己恶补明史,知道明朝曾经有位“三宝太监”郑和,曾经三次下西洋,在当时,也是声势浩大,无人能比,只是为何明朝的人出洋,就只是炫耀炫耀,换回些波斯毯、鼻烟壶、西洋穿衣镜;而洋人所到之处,却攻城掠地,买买兴隆,甚至洋人将帅们不愿去的荒凉地方,也配本国的囚犯前去落地生根?

两相比较,武则天顿时觉得,将徐桐流放到新疆,也未免有点扫兴了。

不过纵使此时还有南海东海的若干个小岛,适不适合做流放地还不知道,但单是要找到船来把犯人送去,也就是个难题,说不定还要象左宗棠办兵船比试那样,租用洋人的轮船呢。

忽然想起,既然明朝的船只航行如此之远,也经过大风大浪,没有出现问题,为何本朝的船只倒象是纸糊的,给人一撞就碎?因此立即就吩咐阿鲁特昭妤,去查找些明朝的造船文献。

自己则慢慢踱到保和殿,看太监宫女们,引领着鸿胪寺的官员们在那里设置御座和黄案。暗暗猜测,这一次撒了个大网,不知道能选到多少人才?

李鸿章剿捻毫无进展,淮军刚在晋南中了捻军的埋伏,不仅多有死伤,还因此丢了一门克虏伯大炮,倒有脸通过恭亲王来讨要两江总督的位置。这个位置,自己不准备给他,只叹此时袖中无人,只能先让江苏巡抚丁日昌暂时署理。谁知谕旨刚刚出,又接到丁日昌要求辞官养病的折子,这真是左支右拙啊。

除此之外,徐桐流放去的新疆,地方也不平靖,又是阿古柏,又是老毛子,闹得不亦乐乎。只因为天遥路远,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将来如何是个了局,不得不筹划一番。

事情真多,就连前次升左宗棠做东南水师元帅,也和军机五人颇有一番争议,军机们问自己:同是汉人,同是湖南人,为何厚此薄彼,刚裁了曾国藩的兵权,又送给左宗棠?

这个问题实在太容易回答了,更说明这些军机们没有在用心办事。曾国藩善结人心,手中一有兵权,就容易生变;左宗棠只知做事,听说还脾气大,经常得罪人,因此无须多虑。此外,左宗棠更是感恩知遇之人,自林则徐慧眼识他之后,他心中便只有林则徐。大清朝哪里不能当官?就是当了闽浙总督,又哪里不能造船?浙江沿海离上海近,采买洋货也方便,为什么他偏偏选在马尾这荒凉之地?这都因为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所以左宗棠总在那里盘恒不走。

入秋地天气。拂晓之时。白霜过后。颇有凉意。七十六名考生。排着长队。鱼贯通过了太和桥。汉白玉地台阶如此细腻滑嫩。经过时。就好象自己没有一步步地走。而是鞋子自身滑过了它们。瞬间就要到保和殿门口了。

天色渐渐地亮了。天空蓝得澄透。叫人一见。便没来由地欢喜。当然。走在殿试路上地这群已经过了三场地考生们。完全有欢喜地理由。到此时。他们总算等到了金殿面试。过后就是金榜题名。都将获得进身之阶。因为自从宋仁宗时。有一名通过会试。却在殿试被黜落地考生愤而投奔了西夏。令宋仁宗觉得很没面子。以后殿试就没有落榜之说。而只是重新考试并排定名次。说起来。真应该好好谢谢那位敢于投敌地考生啊。

那些曾经在夜晚地寂静中。听过无数遍八音盒曲子。想象过无数遍皇上地音容相貌。和自己殿试时应该如何对答地考生。当然就更好比掌握了秘密武器。渴盼着得到皇上地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