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 ****之殇(1 / 2)

 年底将近,户部八百万两的库存银子,给左宗棠的福建水师拨了八十万两;后来办中秋洋灯节,和洋学考试,花了几万两;山西陕西等地赈灾花了近五十万两;给李鸿章的剿捻兵饷,又拨了三十万两。89文学网。

更糟糕的是,今天各地的税收比去年又减少,特别是山陕大旱,田租没有办法征收;加上以前户部银根太紧时,还能凑过来朝海关这块肥肉咬上一口,但太后已经吩咐,明年开始,海关的银子只能专供同文馆和水师,那就没有半点余地了。

户部尚书文祥,因此天天给太后递折诉苦。当然了,其实目前还能勉强支撑,诉苦的目的,只是生怕太后忽然又生出什么大手笔的念头,那就无法可想了;反正过了今年,他就准备无论如何也要辞掉户部尚书这个官位。

堂堂太后,竟然为几个银钱老是被户部聒噪,所以武则天将历年收入支出,都调出来查阅。

过去二十几年,朝廷每年要向各国支付赔款,这笔款子总计已经几亿两白银。

这笔钱如今刚刚还完,总算能喘口气,当然,那得要时局一直这么平和,不起什么争端才行;有了争端,打不过洋人,照样又要赔款。武则天之所以花大力气要让左宗棠的水师船厂能尽快抵点用处,就是为要堵住这头一个无底洞。其次,想到洋人一不乐意,就能驱船直入,从天津登岸进逼京畿,那个她在天津曾经做过的噩梦,就仿佛又回来了。这么说起来,都城还不如象从前定在长安,那两个虚无缥缈的鬼魂,自己的手下败将,总不如这些动不动就动刀动枪吹胡子瞪眼的洋人们可怕。此外,如果将来在她的手中,也向洋人赔款割地求和,多没有面子,自己还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么?

虽然办个船厂也要动辄几百万,到底比赔款少得多。何况造好的船只是给自己用的,赔款白花花的银子是送给洋人的;并且左宗棠在之前的奏折中,也写了一通象绕口令似的“借不如雇,雇不如租,租不如买,买不如自造”的道理?

此外每年的兵饷也是个沉重的负担,从太平天国以来,大清朝到处动荡不堪,太平军横扫了东南一片原来最富庶的地区,捻军沿着黄河一带活跃,回乱滋生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如今又有了个新疆的阿古柏,俄罗斯又乘机添乱,占去了伊犁。这都是当初名字取得不好,叫“伊犁”,叫他去犁,回头收复之后,一定要改名叫“吾犁”。

简直就没有一处平静。又亏得竟然这么大规模的动乱,持续了这么久,这个朝廷竟然还没有跨掉。这千疮百孔的江山,总要一个一个洞地来补。

捻军和回乱还没有平定,不知道到底为何而反。太平天国李秀成的降文,却已经读过了,才认了三年字的人,竟然也写的通顺明了,的确难得,这么说来,只要留心,人才还是遍地可得。

洪秀全造反,不过因为考了多年还是个秀才,恼羞成怒,才起来反的,所以连带着各处的孔庙遭殃。这个最容易了,明年的大比之年,让各地把童生秀才举人的名额,都增加一倍,就算要给这些读书人点口粮,比起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兵饷,也划算得多。

做人不能太过吝啬。有好处大家一起得。武则天这几个月。把从前慈禧好不容易积攒了起来、且惜之如命地珍宝。也都赏给了太监宫女们大半。何况是惠而不费地头衔?即使是封个“东南水师元帅”。也无须多花多少银子。起到地效果却还不错。

除了赔款和兵饷之外。还有一大笔银子地用处。就令人奇怪了。因为这笔银子花得据说完全不应当。却一直没停过。从道光咸丰到同治历经三帝。朝廷收入每年减少。人人对它无可奈何。那就是因大清百姓吸食*片而外流地每年几千万两银子。

此时在案头。正好就有军机沈桂芬地折子。历数了*片给大清朝带来地害处:白银外流。官吏**。吸食之人上瘾后身体受害、从此无法劳作。等等。提议朝廷完全禁止*片地吸食和种植。

说起禁烟。朝廷或禁或缓。也已经几十年了。

左宗棠地恩公“林则徐”。当初主张禁烟。结果却是因禁烟而引一场前所未有地战争。更因战败被流放新疆。。

听说初到广州时。林则徐认为英国人膝盖不能弯。“一仆不能复起”。跌倒了就爬不起来。可任大清地兵勇们宰割;以为英国人吃地是牛羊肉磨成地粉。就象本朝百姓灾年食用地“观音土”。很难消化。离开大清朝地茶叶、大黄等助消化剂。就会“大便不通而死”。因此在递给道光地奏折中说“况茶叶大黄。洋人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在拟交英女王地公文中也公然声称“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大清朝宝贵之产。尔等洋人。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

此外,林则徐认为,英国要攻大清国,无非乘船而来,要是敢入内河,等到潮退水浅,轮船搁浅,又没有伙食供应,加上军火也会用完,所以就会象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到时大清兵勇,一一拣拾就是了。主持修建的两座炮台,也根本没有防御洋人起地面攻击的措施,以致英国战胜后,一位英国官员还很纳闷地给友人去信说道:“真奇怪,这些炮台完全没有防御地面攻击的设施,就像是欢迎我们回家的摆设。”

难怪郭嵩焘在之前讲解*片战事时,对林则徐颇有微词,这么清廉忠贞的大员,竟然也会“好心办成坏事”,*片没禁成,自己也遭了殃。

当然,瑕不掩瑜,林则徐为禁烟所做的努力还是人所周知的,因为他对英国人在水面的战斗能力十分忌惮,还向美丽国买了一艘军舰,装备得也很不错,所以在最初和英国的小规模冲突中,还稍占上风。这艘船,才真正是大清船的第一艘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