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踏上旅程(2 / 2)

风雨曼陀罗 艾月 0 字 2021-09-03

那本书是《增广贤文》,是钟粟的外公舒继业年轻时常看的一本书,他信奉的很多人生哲理都受了这本书的影响。后来外公把书送给了舒云。舒云对于书上的很多教条奉为座右铭,但是也有很多不被她接受,于是在目录上写下了批判继承四个字,对于她不认可的一些人生哲理都会用红笔画个叉,旁边注明不能接受的原因。比如说文中提到的命运与报应的内容,舒云就不敢苟同,有一句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舒云就在旁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写着何来神明?典型的封建迷信思想,人生在世与人为善,只因心存善念之故,与神灵无关。还有一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舒云也在旁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写着教人心存消极思想的观点,不可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从钟粟懂事时开始,舒云就拿着《增广贤文》教她为人处世的道理,尽管钟粟总是与母亲矛盾重重,但是不可否认,她的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受了她的很大的影响和母亲有着惊人的相似。

第二天一大早,外婆亲自送钟粟去火车站,刚刚走出楼房大门,看到不远处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多人聚在一处围个水泄不通,钟粟和外婆挤进人群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僵卧如尸,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手忙脚乱地给他做着人工呼吸,几步之外,一个女人瘫坐在地上,泪流满面,几个好心人扶着她。

钟粟向围观的人打听得知躺在地上的小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早晨他的爸爸妈妈送他去上学,谁知道在路上突然犯病,给他做人工呼吸的男人就是他的爸爸,旁边那个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是他的妈妈。

很多人精神紧张地看着这一家三口,男孩始终毫无反应,面色越来越青,看来情况不妙。孩子爸爸停止做人工呼吸,大吼了一声:“救护车呢,救护车呢?”他双目通红,双腿一软,也瘫坐在地上,无声的抽泣起来。

孩子妈妈挣扎着爬起来,继续给孩子做人工呼吸,钟粟和旁边很多围观的人一起向远处瞭望,盼着救护车快点到来。

孩子妈妈摸了摸孩子的手脚,四肢冰凉,她顿时傻了一样呆愣在原地。

救护车赶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回天乏术。

人群已经散去,钟粟叹息不已,这是她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生命在眼前消失,虽然是一个和她毫无关系的生命,仍然免不了一阵心酸惆怅。

外婆哆嗦着拉着钟粟的手说:“小粟,别走了。”

钟粟说:“为什么?”

外婆说:“咱们一走出家门就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不详的预兆,还是别走了,你读美术学院的钱我给你拿。”

钟粟说:“咱们只是凑巧遇到这样的事情而已,您别多想。”

外婆拗不过钟粟,只好随她去了。一路上却还想着刚才的事情,闷闷不乐。

到了火车站,妈妈还没有来,她受不了送别的场面,所以没打算来送女儿,钟粟不知道她的心思,自己安慰自己说妈妈一定是有事耽搁了,一会儿她就来了。”

钟粟认为离别在即,妈妈一定会显现难得一见的柔情,估计自己适可而止的撒撒娇应该可以的。满脑子想象着如何与母亲亲昵的话别,如何依依不舍得画面。

外婆到水果摊上给钟粟买了好几个石榴让她路上吃,钟粟并不喜欢吃石榴,外婆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她对钟粟说:“在路上闲来无事,你就一粒一粒的吃石榴,等吃完了就到站了,要不无事可做烦的慌。”

钟粟明白了,外婆是让她一粒一粒的吃石榴消磨时间,这个主意的确不错。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已经检完票,火车已经进站。期望最终变成了失望,妈妈没有来。钟粟即伤心委屈,同时心生怨意,认为妈妈对她太狠心。

钟粟紧紧拥着外婆,脸蛋儿在外婆的皱巴巴的脸上摩挲不停,外婆的泪水流了下来,打湿了钟粟的脸。钟粟万分不舍的上了火车,隔着窗玻璃与外婆挥手道别。外婆大声说:“钱攒不够不要紧,我这里有,千万别苦着自己别累着自己。”

钟粟根本不会用外婆的钱,此次远行已经做好了吃苦受难的准备。但是为了让外婆放心。还是说了言不由衷的话:“您放心,我会吃好穿好睡好的,一点不会委屈了自己。”

外婆的手紧紧地贴着窗玻璃,钟粟的脸也紧紧地贴着窗玻璃。似乎能感受到外婆坚实的大手上的温暖。火车启动了,外婆一路小跑着嘱咐钟粟:“千万别委屈了自己啊,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记住。”

钟粟则大声说:“您别跑了,跟不上火车的。”

舒云的身影出现在涌动的人群中,显得落寞而孤单。她原本不想来,她不喜欢与亲人分别的场景。可是实在放心不下,谁知迟到了,她来的时候,火车已经启动了。

钟粟看到了妈妈,恨不得把脑袋伸到窗户外面去好好看一眼母亲。火车载着她越行越远,奔向遥远而陌生的哈尔滨。奔向钟粟自己选择的未知而迷茫的道路。

钟粟一直认为自己就像一支风筝,妈妈则一直牢牢抓紧风筝的线,让她极其没有自由。如今那条掌控在妈妈手中的线“砰”的一声断裂了,她终于可以远离母亲获得了宝贵的自由,心情却没有想象中的欢愉,对家乡与亲人的留恋让她想大哭一场。正如歌中所唱:一片片川,一道道岭,我的故土这么难舍难离。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