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卷(二)(2 / 2)

易宇宙 曷子 0 字 2021-10-18

火克金,虽然金是阴长阳消,但怎么也不可能驾驭得了重阳之火,所以当金遇到火的时候只能随波逐流,被火的这股强阳从有序冲进混沌。火则是我行我素,捞起金中的阳,带着金中的阴继续排山倒海。直到他乐极生悲,甜中生苦;物极必反,亢龙有悔,积累起过多的阴,从而结束一人吃饱全家不饥的生活……囧。</p>

甚至这股重阳真火干脆凭着自己的乾正阳动开天辟地形成新的规则,成了另一个层面上的阴,而阴那规则连续发展的本身同样也是一种新的动力,这也就是阴阳转化之道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有相克有相生,其实相生不过是相克的镜像。</p>

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p>

水生木,水的有序是对木最好的滋养,否则阳气散去木的形态则遭到破坏,随即枯萎。但过多的水又会阻碍木的舒展,可见“生”何尝不是一种“克”,生克当然也算是一对阴阳。</p>

*****</p>

木生火,木中阳的强势无疑会助长火的阳动,顺便在此做一个能量与物质层面的解释吧。可以试想一下太阳那神圣的氢氦聚变,其实正是一种阴消阳长的木,也就是说太阳这种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是以气态物质为基础,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星球。众所周知,太阳是一颗恒星,而笔者认为恒星的一生也很好地诠释了阴阳五行。</p>

首先,恒星是由气体云的塌缩形成,塌缩便是量子物理中的塌缩力作用的结果,相对的还有膨胀力,霍金还基于此对宇宙的未来做出了三种预测,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就是阴阳。气体云塌缩形成了星坯,成就了星坯内部的压力梯度与自身引力的相互作用,从而不断的收缩并升高温度,最后成就了一颗恒星,这在笔者看来也可以理解为水生木。没错,那太阳的万丈光热竟然起始于持续不断的凝聚。</p>

木生火,则是指恒星进入稳定期后最旺盛的时候,超新星可以看作是恒星由木生火的放大。</p>

在恒星燃料快要燃尽的时候,也就是说剧烈的反应经过漫长的木以及辉煌的火之后,引力与辐射压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土。</p>

土总是最短暂的,很快便进入了金的阶段,也就是引力占据了上风,氦和氢开始收缩,密度和温度都进一步升高,最外层的氢开始燃烧,外壳膨胀而核心收缩但还是收缩稍占上风,这就是恒星的土生金。</p>

这种衰老持续下去,直到变成一颗白矮星继续的冷却下去,这又回到了水,甚至是黑洞一般的极阴。此时恒星已经完成了一轮阴阳五行的演化,同时开启了另一个水。</p>

</p>

*****</p>

火生土,万物总在运动中达到平衡,平衡同时又是运动的转折点,土由此也可以看做是量变产生质变的临界点,同时也是质变之后在新的意义上进行量变的开端。火则是量变的根本动力,没有这种动力,土也不会出现。而土则随时可能出现在其余“四行”的运转中,这正是在阳的推动下促成的。</p>

土生金,一旦达到平衡状态,也说明阴的构建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而此时将是一个新运动的开端,固有的规则会对新运动和新量变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转入了阴强阳弱的金。</p>

金生水,在强阴的束缚和引导下,弱阳缓慢地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这就为纯粹的规则——重阴——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如果弱阳散去或者用尽,则只剩下了纯粹的水。就好像珊瑚与珊瑚虫,珊瑚虫依靠自己的活力不断地构建起井然有序的珊瑚,当他们倾尽一生,哪怕全部死去之后,留下的只有趋于静止的珊瑚。</p>

水、火分别就是道的规律,道的动力,同时也是事物的静止与运动,以及产生量变的基础;土则是道的平衡,也就是事物的质变;金和木则是过渡形态,分别具备长久且不极端的约束力与成长力,是量变的主要积累过程。</p>

如此,能量与物质才可从中子、质子、电子甚至更小的层面,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就是不断的量变与质变,组建起庞大的星河。</p>

亦或说,世界形成之始就构建出了一个阴阳五行的世界。</p>

阴阳五行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修炼法门、神通异术也不例外,可以说对阴阳五行的理解也决定了九州修真者们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