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九月长安 白子墨XH 0 字 2021-10-27

 昨晚是睡得最安稳的一晚,我早早的起床,山上的空气很清很凉,我跑到最高的山头,静静的看着日出青山坳,晨钟惊飞鸟。我突然开始喜欢寺里的生活,安静,祥和,没有战乱,没有苦难。我找来一根木棍,回忆着父亲的那本凌虚七剑。

其开篇只有四个字:人剑合一。

第一式:凌波剑步。足附巨重,累月经年,八位铭记,瞬踏九方,两足相依,相彼驱回。此式为江湖秘诀剑步,虽与剑术无多干系,但却是使剑最为重要一步。

第二式:引剑千道。人剑一体,虚步百变,体位万仪,劈斩点刺,抹扫提挑,万剑归一。此式为基础剑诀,先精其而可明后式,一通则百通,不通则百废。

第三式:拨剑震山。人剑一体,拈刃于指,近敌五首,聚气决堤,身定如山,敌退千里。

此式属于近战,与对手相厮一起,难见高下之时,用拨剑便可退敌身外,极致者,可震敌骨裂,不用锋芒,仅借剑身便足以置之死地。

第四式:旋刺风波。人剑一体,力灌五指,臂侧猛然,出其不意,指环握空,柄旋掌心。此式生猛,极致者,势如破竹,剑旋成棍,携力徒增百倍,十八般兵器,遇之旋剑,皆为拒之剑气之外。

第五式:听剑辨音。人剑一体,耳清心明,目由耳视,身听剑语,从容应对,百剑无虚。此式用以防范暗器飞镖,飞箭等兵器。其前提须得先学听风辨器之术。

第六式:荡剑移魂。人剑一体,借物形移,足定一心,身倾八方,荡剑回影,上天入地。此为防避之术,利用剑刃的韧度,支撑回弹运剑之人的身体。领悟到登峰之境界,身可近地而不倒,影可随风而不移,可以躲避几乎所有敌人的进攻。

第七式:凌虚飞剑。人剑一体,刚柔两仪,丹田聚力,借掌凝倾,身逐飞剑,万念归一。整套招式全在一息之内,剑离掌三尺之距,身随剑走,此招弥补了剑短之弊,可克枪棍锁钩等器长的兵器。

我尝试理解着剑诀,慢慢比划着,我一记“凌虚飞剑”木棍飞身而去,不料方丈居然出现在前方,木棍直飞向他。

可还在我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时,方丈微微侧身轻轻的用三根手指将木棍拈住了。

“凌虚七剑,其将身法,步法,指法,掌法等多种武功形法融汇于剑法之中,凌虚剑法乃是当年江湖中“风山李白”之一李林风借鉴点苍派立派秘籍和玄诗剑派后自创的独门剑术,此剑术之精妙奇局江湖之首。没想到,你竟也会之一二。”方丈解释着说来。

“方丈也知江湖之事?”我惊奇的问。

方丈笑道:“略知一二。”

“那方丈可会武功?”我更好奇的问。

“拈花指,巧引阴柔之力,三指拈物,无论如何坚实之石,都能应指而碎。幽冥佛掌,借聚刚阳之力,洞穿风云,劈树裂石,易如反掌。菩提心经,气通六脉,元灌任督,与道家九阴真经之九阳神功有异曲同工之妙,练成后,内力自生速度,无穷无尽,普通拳脚也能发挥到极致。”

我目瞪口呆,最后还是冷静一下,迫不及待道:“方丈不仅会佛法还会武功?学佛理会学武功吗?”

“禅武合一,禅以静心明世;武以强生健体。”方丈解释到。

我在父亲的笔记里见过拈花指和般若掌这两门非常厉害的武功,但是方丈还漏了一门最厉害的,我紧问道:“方丈,你会易筋经吗?”

方丈笑问:“你也知道易筋经?易筋经为佛家最高秘术,此术只为嵩山少林传承,老衲不曾学。看来,你知道得还不少嘛。”

“弟子只知皮毛,对于江湖五大门派,也只知其名不明其是实。”父亲的笔记里提到过五大门派。

方丈转过身去,太阳已经越过了山头,他面朝群山给我讲了起来:“当今天下,除了天子的江山社稷外,还存在着一个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江湖武林,武林之所以能和朝廷并存,始于武林形成之初,各大武林高手通过举办武林大会,选出排名第一的门派做武林盟主,而盟主定下的最高武林法则就是:武林各门各派皆不得干扰朝政,绝不得以武乱禁!若有某派违反公约,将受到整个武林的追杀并将面临灭门之灾。江湖之中,少林、武当、神魔教、峨嵋、华山是天下武林排名最前的五大派。而天下武功皆出少林,少林自然是独占鳌头,在武林大会中一跃成为了武林盟主。少林的易筋经,武当的九阴真经,佛道两派在武林中平分秋色,其中峨嵋系属少林,华山系属武当,而神魔教中立于佛道之间。”虽说武林门派谨遵江湖规矩不干朝政,但是,天子却主动干涉江湖,给予江湖高手免举入仕的权利,尚有比武举状元之渠道,吸纳武林人士归附朝廷。佛道之争,武林朝野之争,天下遂渐杂然。”

我想起刚才方丈说,我父亲的“凌虚七剑”是借鉴了点苍派和玄诗剑派的武学,我不由得问了一句:“听方丈说五大门派各有千秋,不知点苍派和玄诗剑派江湖排名第几?”

方丈解释道:“点苍派仅次于崆峒,排名第七。而玄诗剑派江湖之中无其排名。”

“玄诗剑派怎么如此奇怪?江湖排名有第一自然也应该有个末尾啊,玄诗剑派怎么连末尾都没有派上啊?”我更加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