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崇祯鞠躬震观众,项升作答惊崇祯(2 / 2)

朕无颜面见祖宗,却可以泉下给战死将士一个交代。”

项升很仔细的看着崇祯,静静的瞧着。

目前只有项升知道眼前这位不是演员,

是历史的写照。

山下的大火不是特效,这也不是电影摄影棚,

而是1644的紫禁城,

1644的煤山。

穿越之前,项升曾写下数万字策划案和脚本,

可等到身临这1644的煤山之上,

他才知道这档《华夏珍藏》的大型综艺节目,

以前没有脚本,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有脚本。

无论做多少假设,做多少准备,

你都无法替每个历史人物做选择。

他们的未来和结局,终究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使然。

就如同此刻。

王承恩双手捧着龙袍,脸上还带着泪痕,

但他的双眼却看向别处。

跟崇祯这么久,他知道此刻的崇祯最不希望身旁的人看到。

崇祯要面子,尤其在熟人面前。

“敢问先生,朕……我死之后,大明如何,

闯王败亡,天下又何去何从?”

闯王的败亡,项升已经告知了崇祯,

所以崇祯又追加了一句,天下何去何从。

崇祯问完,没有直视项升,而是看向天边的残阳。

残阳如血,令人望之心慌。

项升也默默望着残阳片刻,

“回陛下,大明尚未立即而亡。”

“朕已死,大明无君,如何未亡?”对于这个回到,崇祯非常的诧异。

项升早就知道崇祯会有如此疑惑,

没有接着解答,而是继续道,“陛下,我们先来说一个问题。”

“陛下死后,后事如何?”

崇祯下意识的身子抖了一下,马上要知道身后事,

他还是有点紧张。

项升则是缓缓道来,“据钱海岳先生《南明史》记载,

清人入关,攻城掠地,屠戮之惨,人理灭绝。”

这话一出,崇祯就是浑身一颤,眼睛又开始发红。

“余握管至此,几于一字一泪,有不忍书而不忍不书者。”

崇祯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或许他不想再看这血阳,那仿佛是屠戮的血光,

缓缓闭上眼睛,任由眼泪崩决而出。

这一幕尤其让华夏研究所的人泪目,

这里的每个研究员都或多或少研究过南明史。

他们的眼睛发红,嘴里念念有词。

尤其是戚老究再一次从座位上站起,

闭上酸涩的双眼,嘴里居然和项升异口同声。

“明室渡江,庙堂上下,前仆后继,甘死如饴,

其义烈忠忱,直足耀日星而动河岳。”

“虽南风不竞,版图日蹙,

犹如上九之硕果,中国礼乐文物系焉。”

“清兵入关,为中华文明之浩劫。

无数仁人志士,毁家纾难,视死如归……”

戚老究再次睁开双眼,已经泪目。

这段历史记载,

作为华夏活化石的戚老究可谓倒背如流,

甚至比项升还熟练。

只是每次读到,戚老究就痛心疾首,

特别是这句,“余握管至此,几于一字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