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2 / 2)

对蒋光头的这番话,王宠惠吃惊不小,何应钦则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老蒋不过是在硬充好汉。事实上,蒋光头被穷追猛打到这一刻,心境反倒清明了。他心里明白,日本人又是拿否认国民ZF,又是拿宣战、继续军事行动威胁他,无非是要他停止抵抗,举手投降。但他明白,此刻投降,那他和他的国民ZF,立刻就会被华夏千百万民众和各D派愤怒的狂潮所淹没。</p>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他是不会干这种蠢事的。降低和谈条件,他试过,可日本人不答应。所以他所能选择的,只有继续抗战一条。要说抗战,蒋光头并不像他的副手汪精卫那么悲观。汪精卫总认为,华夏再战必亡。可蒋光头向来把汪的话当做文人之言。他心里清楚日本人的底牌,他更清楚已无兵可派的日本人要把他的00多万军队歼灭,那不过是痴人说梦。只要能在这关键时刻顶住,随着日本人的消耗,国际社会的干预,甚至西方国家的参战,那失败的结局一定属于日本,而不是他蒋光头。</p>

蒋光头没有被日本人吓倒,但素有“干才”之称的国民D元老何应钦想的却并没蒋光头那么乐观。身为军政部长,军事上一连串的失利他都深知内情,因而对今后的抗战前途也越觉茫然。但自“西安事变”他演出了“*宫”那一出戏后,惊觉惹恼了蒋光头自己身后则再无退路,遂转向对蒋光头百般讨好。眼下见蒋光头有此豪迈之语,只觉蒋光头是在自我安慰,便忍不住问道:</p>

“委员长所言极是。只是眼下日本人从南北扑向徐州,这徐州守或撤还没定准。委员长以为李德邻(李宗仁字)的0万杂牌部队能守住徐州吗?”</p>

蒋光头盯了何应钦一眼,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何应钦的话把他又拉回现实之中。</p>

从长远看,蒋光头并不怕横行在华夏大地上的这些日军,可眼下这股日军还没有受到极大消耗,战斗力还很强,从战役上来说,他的国.军尚不是对手。更何况国民D军又新败于京、沪,损兵折将0万人,元气大伤。但如果徐州不保,让日本人轻轻松松地拿下中原,再挥兵转向武汉,那他的残余部队就更没有喘息时间。想到这,他转向何应钦,语气坚决地说道:</p>

“徐州是要守的,而且一定要设法守得长久。须知,今日之津浦路防御,就是明日武汉之守卫。津浦路守得越久,武汉会战准备得就越充分。我相信日本人今年就会进攻武汉的。”</p>

这句话,更使刚才惊讶不已的王宠惠如坠入雾里云中。尽管他对蒋光头一会儿一个论调的思考方式见得不少,可在这决定国家、民族的大事上他丝毫不敢懈怠。听着听着,他的汗珠子滚了下来。犹豫片刻,王外长忍不住插言道:</p>

“委员长,据悉天皇已颁下圣诏,明言今后暂不扩大事态,难道……”</p>

蒋光头挥挥手,像是对“天皇”这两个字很不耐烦似的。</p>

“日本人言而无信,裕仁也是日本人。他们的‘不扩大’不过是休整部队而已,不值一信。”</p>

蒋光头说罢,沉思片刻,转向何应钦说道:</p>

“敬之,你要负责把津浦路会战计划抓紧催办一下。告诉李德邻,津浦路一定要死守,守得越久越好。那个,那个,就说至少要守个月。”</p>

何应钦点头。蒋光头想了想,咬咬牙,又郑重地补充道:</p>

“第五战区枪械弹药,军需物资可以提供一部分。告诉李德邻,川军裁并编制一案可暂缓。一定要他们把日军拖在津浦线上。”</p>

蒋光头今天对李宗仁可真够大度的,几乎有求必应,这也是他自己*出来的。去年年底,蒋光头意气用事,在京沪战场与日本人拼一日之短长,结果把国民D军队,包括他的精锐嫡系ZY军0万人扔在京沪城下,大江南北。为此,他心疼得半个多月茶饭不思,夜不能眠。其实说到底,他还是放不下大国领袖的架子。眼下,行兵布阵捉襟见肘,他能怨谁呢?他只能依靠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0万杂牌部队把日本人拖在中原,他的ZY军好抽出来整补部队,恢复元气。他需要武汉的安定,他需要时间,他也只有干一件他最不愿干的事——扩大那些被他视为眼中钉的地方部队。</p>

自今天被委员长召来,王宠惠很少能插上话。按说今天本来是研究如何应对近卫声明,可蒋光头里外里只顾糟蹋日本人,却迟迟不在这件事上表态,他不摸底,可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想到这,他只能硬着头皮问道:</p>

“委员长,对近卫的这次声明,ZY该如何表态呢?”</p>

蒋光头这才想起今天讨论的是什么,沉思片刻,吩咐道:</p>

“王外长,你回去搞个声明,措辞要强硬些。日本人要开战,我只好应战。今天要*我摊牌,我也要摊给他们看看的。”</p>

1月19日,武汉国民D《ZY日报》首先刊出了蒋光头对日本近卫首相声明的声明,措辞强烈地谴责道:</p>

日本不顾一切,调遣大批陆海空军,攻击华夏领土,屠杀华夏人民,华夏迫不得已起而自卫,抵抗暴力,抵抗侵略。数月以来,华夏未有一兵一卒侵入日本领土之内……</p>

谴责之余,蒋光头挺直了腰杆,向全华夏、全世界声明了继续抗日的立场。</p>

华夏ZF于任何情形之下,必竭全力以维护华夏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绝非华夏所能接受。同时,在日本占领区域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攒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p>

1月0日,蒋光头召回驻日大使许世英。</p>

蒋光头要与日本人在战场上见。这时,他真正为自己当初没有听从左右将领的意见,及早从京、沪战场撤兵而懊悔起来,可这时再后悔也于事无补。无奈,只有继续把川军、东北军旧部、西北军和山东军这些杂牌部队投入中原战场,只当是死马当作活马医。</p>

眼见部队无望,蒋光头只能寄希望于这支部队的统帅了。扒拉来扒拉去,蒋光头最后把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乌纱帽”套在了自己的多年政敌,军事上却颇有办法的桂系台柱子李宗仁头上。他要李宗仁统帅桂系部队、统帅杂牌部队来创造奇迹。</p>

刚刚进驻徐州的李宗仁当然明白蒋光头的用心。蒋光头真是太精明了,即使被日本人穷追猛打到这一步,也没放过李宗仁这个与他争斗了十数年的地方实力人物。</p>

自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被蒋光头消耗掉后,李宗仁的桂系便成了蒋光头一统华夏的最大障碍,打打和和十来年没有解决。直到李宗仁赴京抗日前,广西实际上还是游离于南京之外的半独立王国。更令蒋光头头疼的是,李宗仁在广西闹自治,引得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也颇不安分,对南京ZY总是阳奉阴违,这曾让蒋光头伤透了脑筋。如今让李宗仁统帅这数十万杂牌部队,一旦创造了奇迹,蒋光头脸上有光,武汉扩编、整补部队也有了时间。就是创造不了奇迹,川、桂军受到削弱,李宗仁的声誉受到打击,这也是蒋光头求之不得的。再说,这些杂牌部队就是再不济,好赖在津浦路上撑三五个月,还是完全有可能的。</p>

精明的蒋光头绝不做亏本的买卖,对这个一石二鸟的妙招,他不无得意。</p>

李宗仁却像是被推上了嗞嗞作响的热锅。</p>

李宗仁的日子的确不好过。委员长很器重他,把他放在日本人的枪口上,可给他的都是些什么部队呢?就说川军,当初就是被像处理蹩脚货一般塞到了第五战区。</p>

蛰居巴山蜀水几十年的川军真正打出四川的机会太少了,世外桃源般的四川盆地养得这些川军留土恋地,老死不愿出川。尤其是军官,只顾拥兵自重,尽情享乐。巴山蜀水勤劳百姓的血汗赋税都变成了他们手中的良田沃地、妻妾别墅,真正用于购置枪械、整训部队的极其有限。他们手中的枪械相当落后,甚至很多都是当地土造的“单打一”。打个山鸡、野兔还对付,可在现代化日军的铁甲、重炮面前,这样的枪械与一堆烧火棍无异。常年拱卫四川,又使这支部队极少参战,因此纪律废弛,士气不振。说到底,川军不过是刘湘统治四川的卫队,一个与蒋光头讨价还价的筹码。</p>

但川军官兵杀虏挞寇的心却是火热的。当19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各地的部队都奔向抗日战场时,驻屯在遥远而宁静的四川的川军也被胸中一腔华夏人的豪情鼓荡得热血沸腾。四川省ZX刘湘虽以图谋自保、拥兵自重闻名全国,但也绝不愿在抗日这件事上给蒋光头一个收拾川军的借口。197年9月,刘湘一声令下,10万川军脚穿草鞋,身穿单衣迈向川外。很快,他们便进入北国的严冬之中。川军还没上战场,却首先碰到了大自然的考验。寒冷、饥饿中,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苦。谁要是嚷着要回四川,便立刻会招来无数双白眼,一大堆奚落:没出息的东西,滚回去吧,别给四川人丢脸。</p>

10万川军在晋绥军和ZY军的溃潮中逆流而上,来到了山西抗日前线。大自然的严酷没能折服这些精明矮小的四川汉子,但世间人心却使他们寒透了心。川军出川,比不上蒋光头的骄子ZY军,又是卡车,又是人力地运送军需物品。他们的军需补给都得自己就地解决,枪械弹药的更换、补充更无人问津。10万大军得首先给自己找口饭吃,找件衣穿。当面对天之骄子ZY军和地方土皇帝晋绥军那一双双鄙夷的目光,他们觉得自己像是个乞丐,在遭着冷眼向面前的富翁伸手乞讨。这令自我为王数十年的川军忍无可忍。</p>

川军终于被激怒了。只要能弄到粮食、衣物,他们便顾不得那么许多戒律,连买带抢。溃退时,遇到军械库也砸开大锁,擅自补给。一时间,山西是连溃败带自扰,乌烟瘴气。</p>

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真正的土皇帝阎锡山急眼了。一个电话打到武汉军委会,控告川军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简直是一群土匪。请军委会令川军立刻走人,二战区养活不起。</p>

在蒋光头的战将中,李卫东是个颇为特殊的人物。他的晋升速度最快,然而降职的次数也最多,因为南京拒绝撤退,他因此受到过蒋的冷遇。但是,他一旦为蒋所用,又成了蒋的副将,蒋光头特别欣赏和器重他的这员虎将。这也是蒋光头能包容那些乱世英雄的决然独特之处吧。</p>

李卫东受命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负责指挥胡宗南、宋希濂、桂永清、黄杰、商震、刘和鼎等10个军计0万部队夹击鲁西南下的土肥原师团,掩护徐州主力西撤。他已将孤军深入的土肥原从东、西、南三面合围于归德、兰封和睢杞之间。</p>

在酒井隆拿下兰封的时候,蒋光头还没有离开郑州。那会儿,蒋光头盯着地图,对这则电讯大感意外。过度的疲劳使他的两眼充血了。他抓起电话,控制着内心的愤怒与焦虑,要在开封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立即回郑州长官部坐阵。</p>

兰封离开封不足40公里,相距密尔,实在太危险。而且,他应该回武汉了。尽管他忧心如焚地关注着徐州几十万部队的安危,但卫戍武汉的陈诚一天几个电话,请他早些回武汉审议保卫武汉作战的大计。他深知如果徐州官兵不能全师突围,在豫东与土肥原作战的0万部队势必溃散。华夏军队在中原战场上的近80万精锐主力一旦土崩瓦解,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仅仅是保卫武汉只能演“空城计”,国民ZF恐怕真的要考虑移居异国他乡了……</p>

和日军作战,华夏凭藉的仅仅是兵员优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日军的军费开支一年就是50亿日元,乃华夏一年财政收入的5倍。日军仅投入中原战场的飞机就有500余架,坦克、装甲汽车5,000余辆,大炮,000多门……在这样的日军面前,只能像台儿庄战役一样,用千千万万血肉之躯,筑起保卫武汉的防御阵地啊!</p>

对兰封失守的消息,李卫东似乎并不置怀,他在电话里向蒋光头报告时嗓门还是那样*。他的指挥部设在杞县,声音倒是非常清晰。他简要地叙述了兰封失守的经过,接着大骂弃守兰封的第7军军长桂永清无耻。他迫切地请求蒋光头暂住郑州,声称只要委员长严惩桂永清,严令黄杰第8军固守归德(商丘),挡住沿陇海路西进的日军,他誓在日之内拿下兰封,以显然绝对优势之兵力,全歼日军第14师团,活捉土肥原这个元凶绝非妄语。</p>

蒋光头是相信卫东的,当即电令军法处缉拿桂永清,按军法.论处。</p>

但桂永清是个聪明绝顶的人。那天他在酒井隆凶猛反扑、兰封眼看不保的关键时刻,匆匆写了个纸条,派得力部属送交第88师师长龙慕韩,命令他务必坚守兰封。他自个儿则率其基本部队第46师,且战且退,一直退过罗王车站。</p>

龙慕韩的那点部队岂是酒井隆加强步兵联队的对手,只一个回合便退将下来,又无法向任何上级请示,便自行决定放弃兰封,向西南转进,试图与徐州撤退的部队汇合。然而,蒋光头的命令已到,桂永清和龙慕韩被撤职查办,第88师师长由第71军军长宋希濂兼任。桂永清因那张巴掌大的纸条苟全了性命,且步步发迹,直至晋衔一级上将,官拜参谋总长。而忠厚老实、不知怎么糊糊涂涂地爬起来的少将师长龙慕韩,0多天之后(6月18日),糊糊涂涂地被军法处以临阵脱逃罪,枪毙于武昌郊野。(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