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之一 《曹操》(2 / 2)

袁尚、袁熙率数千骑奔辽东。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左右谏言曹操接着征讨辽东,擒袁尚兄弟。曹操曰:“吾方使(公孙)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曹操引兵自柳城还,公孙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级与曹操。诸将或问:“公还而(公孙)康斩送尚、熙,何也?”曹操曰:“彼素畏(袁)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益显曹操料敌如神,指挥若定,大军事家霸气之威风,凛然世间。

郭嘉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病重,曹操问疾者交错。及薨,曹操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曹操痛失知音,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既还,曹操查问征乌桓前进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师还,曹操论功行赏,以五百户封田畴为亭侯。畴曰:“吾始为刘公报仇,率众遁逃,志义不立,反以为利,非本志也。”固让不受。操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公有领域)

曹操率军凯旋而归。十一月,易水河岸,代郡乌桓单于普富卢、上郡乌桓单于那楼来见曹操,表示归服。三郡乌桓被集体迁至内地。曹操名诗《龟虽寿》即为此时所作。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寿长千年之神龟,乘云驾雾之腾蛇,难逃生死。伏枥之老马,胸怀驰骋千里之豪情,迟暮之英雄,对生命意义之寻求永不停息。生命之周期,不仅仅是天定,修身养德,返本归真,生命可得永远。《龟虽寿》畅吐曹操老当益壮心志,为公认之千古绝唱。接连用“神龟”、“腾蛇”和“老骥”,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主题,情怀慷慨,真气回荡。宋敖器之《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班师之时,曹操东临碣石山,观海吊古。碣石山(今河北昌黎北),临渤海湾,秦始皇东巡刻石记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碣石门辞》),汉武帝亦曾登临碣石观海。经多年征战,北方终于完全平定,曹操感慨万千,留下千古名篇《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观沧海》寥寥数笔,展海天日月浑然一体,现灿烂星汉点缀于浩瀚宇宙之中,诗人吞吐宇宙之博大胸襟尽显其中。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丞汉相,挫赤壁,明本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正月,曹操还邺,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师。

夏六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以曹操为丞相。操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陈留、毛玠为丞相东曹掾,元城令河内司马朗为主簿,弟司马懿为文学掾,冀州主簿卢毓为法曹议令史。琰、玠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独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吏洁于上,俗移于下。操闻之,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曹操任人唯贤,朝中清明,中原大治。

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荆州刘表。

八月,曹操大军未至荆州而刘表病亡。章陵太守蒯越(字异度)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琮从之。

九月,操至新野,刘琮举州降,以节迎操。荆州平,曹操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并蒯越等十五人,皆封为列侯。曹操与荀彧书:“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曹操常“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所以大气磅礡、震烁古今,得到后人极高评价。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沈德潜云:“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沈雄俊爽,时露霸气。”(《古诗源》卷五)又云:“孟德诗如摩云之雕,振翮捷起,排焱烟,指霄汉,其回翔扶摇,意取直上,不肯乍下,复高作起落之势。”(清刘熙载《诗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该晚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之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威风。曹操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横槊告诉众将: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并横槊作《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蘋。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曹操作《短歌行》用来吸引和网罗天下贤才,将自己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苦用心一展无遗。《短歌行》语句自然,声情并茂,气魄雄伟,千古传唱。

东吴孙权遣鲁肃往见刘备,鲁肃曾向孙权提“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策略,颇得孙权赏识。鲁肃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阪。肃宣孙权之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劝刘备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吴,以共济世业,“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诸葛亮知鲁肃是东吴主战派,遂利用鲁肃来见刘备之机,说服他,并通过他让孙权坚定信心联合抗曹。

此时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一同见孙权。诸葛亮剖析双方形势:“刘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孙权听过诸葛亮一席分析,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送书于孙权:“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示之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主张降操,独鲁肃持异议,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孙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时周瑜受使至鄱阳,鲁肃劝追召周瑜还。

周瑜分析自方与曹操形势,称孙权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而曹操方面,因北土未平,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所长。又今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皆用兵之患,而操皆冒行之。“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大喜,曰:“此天以君授孤也。”遂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刘备并力抗曹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周瑜、程普、鲁肃等率领水军三万,溯江而上,与刘备共同迎击操军,双方遇于赤壁。此时操军流行疾疫,吏士多死者,初战操军受挫,退到长江北岸乌林一带,而周瑜战船则靠南岸赤壁。曹操军队不习水战,船舰用绳索连上,首尾相接。周瑜部将黄盖献诈降火攻之策。时北风续吹,忽天象逆转,东南风急,吴将黄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往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曹操军士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不得已,曹操令烧尽余船,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曹操军中疾疫大兴,致战力大损,凯风突自南来,助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曹操曾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虽天公不作美,拒让曹操跨越江南一步,但大英雄笑谈雄兵百万,叱咤风云之霸气,不得不让后人钦佩。

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及孙权五位千古英雄人物联袂同演一台大戏,赤壁鏖兵,写下三国时期最为精彩一页。后世文人墨客于赤壁之旁,留下无数感慨、咏叹。诗仙李太白如是描写赤壁之战: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春三月,曹操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开芍陂屯田。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赤壁战后,周瑜进攻江陵曹仁,耗时一年多,曹仁弃江陵走,操军退守襄、樊。在此期间,刘备除以少数兵力协周瑜攻江陵,主力则南下攻占荆州长江以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原庐江营帅雷绪率领部曲数万口归备,荆州原有吏士归备亦不少。东吴孙权以周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领彭泽太守;吕蒙领寻阳令。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会刘琦卒,群下及孙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孙权嫁妹于刘备,巩固同刘备之盟好关系。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冬,曹操作铜爵台(圣天铜雀台)于邺,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有殿屋百余间,大铜雀栖于台巅,舒翼若飞。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率诸子登铜雀台,使各为赋。曹植“援笔立成”作《铜雀台赋》,歌铜雀台“浮双阙乎太清”,赞太祖“扬仁化于宇内”,颂圣德“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其辞曰: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曹操所建之邺城以宫城为中心规划,并改进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状况。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之中轴线对称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此时之邺城不仅是国事、军事中心,在曹操、曹丕、曹植直接参与带动下,更成为当时文化中心,创建历史上闻名遐迩之建安文学。与此同时,曹操杜绝官民淫祀(指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铲除低灵乱鬼,政教大行,确保神传正统文化不受干扰,让世人保持正信。曹操将全国各地方士招致邺城,各种方术争奇斗胜,邺城遂成为当时方术文化中心。魏国上下习道成风,推动道教之兴盛、发展。

十二月,曹操作《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盲‘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弧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思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愿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该文出自曹操肺腑,叙述出道以来,举义旗,讨董卓,破黄巾,诛二袁,忠心耿耿,不顾诽语,死而守义。是时,赤壁新败,鼎足之势初成,朝野诽议四起。曹操借退还汉献帝加封三县之机讲清“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之真相;表明“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之立场。曹操定中原,清腐儒,扶正道,济苍生,匡正汉室,汉祚因曹操而又得以延续几十年。此令足以让后人明了曹操大忠大义、视天下为己任,真历史中之曹操而非文艺作品中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