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美感和力量》(1 / 2)

 选自专访方文山:诗词的美感和力量

白石头是我的大学同学,明明蓝色眼睛加州长大,却在10岁那年开始拼命学中文,到了18岁那年上大学时,居然以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接下来的每一年,他几乎出现在每一节我选的东亚研究课上,每次以快我两倍多的速度回答问题,然后最后得一个我一倍多的成绩。

东亚研究课的人不多,四五个,课上回答问题会占成绩的40。有了白石头,课上时间真是活生生成了《甄嬛传》:明显西方教育下长大的他,对意识形态和政治背景的敏感度更高,加上过去的五年熟背世界历史,他每次的问题都回答得让人称赞,同时让在中华文化下长大的我,有了无限的挫败感。每天下课我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整理好东西出门避免他和我说话,然后边走在美丽的校园,便安慰自己“你人生的意义又不是超过白石头”。

2013年课上的某一天,我们为了一部日本电影读了一首诗: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白石头同学自然举了手,说词和电影一样,问题没有回答,是空白的布局。

忽然一下子,我的天都亮了起来。

“白石头同学”我冲他微笑,“诗人的问题,回答了呀。”

第一次下课我没跑这么快,我问他,你听中文歌吗?

他说没有。

我微微笑,说你要是可以下次课开始让我先举手回答问题,我就推荐十首中文歌、讲几个和歌词微微相关故事给你听。

他同意了。

01

第一个故事,关于江山美人

第一个故事,关于江山美人:在古时候,有个唐玄宗,很爱一个叫杨玉环的妃子,他为了她都不理朝政了,后来叛乱,他在几万人的逼迫下,不得不刺死了她最爱的这个女人。后来有个诗人为他们的爱情写了一首诗,关于她的死,他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他听起来真的好伤心: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难过的太阳月亮在的时候,都变长了。

白石头问我:日月?这个诗人到底在写景,还是写情?

我说你等等嘛,还没讲完。

后来几千年之后,也有这样的事。

给你听的歌你还记得吗?

天涯的尽头是风沙红尘的故事叫牵挂

封刀隐没在寻常人家东篱下

闲云野鹤古刹

快马在江湖里厮杀无非是名跟利放不下

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

我只求与你共华发

“那唐玄宗会不会很羡慕他?”

白石头问。

02

第二个故事,关于“时光”和“求不得”

千年前有个写字超级漂亮的人,王羲之,有一天他和朋友喝多了,用他很棒的字,写了一篇很棒的文章,留了下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次是写景了吧”,白石头同学问。

“你能不能每次听完嘛”我说。

结果呢,他写着写着忽然伤心起来,忽然感叹其人生了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他这么舍不得这一生,是有什么舍不得的人吗?”

白石头这下是把我问住了。我说,不知道哦,但几千年后的这个故事,肯定是有的: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那这个人又有什么遗憾?”他问。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大概对于这么爱的人,即使是千年前那个写字很好很好的人,是不是落笔都不一定对呢?”我问。

“所以到底是说字美,还是这段感情美呀?”白石头问。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