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学习的动机与目的 2(2 / 2)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已经对孔子的话语做了两点改动:第一、将“如有王者”改成“志于王者”。第二、语气改了。显然在文理上,不可以将“如有王者”说成“志于王者”。但在事理上却是可以的。深刻的道理是我们看文章要把文章放到事情中去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里去,听言语要把言语放到语境中去。

眼睛看文章,脑中放电影。可以看出孔子考察了所有成为王者的完整过程,小的比如一个马夫是如何成为一个王者的,如何立国的。大的比如周文王是如何成为成为天子的,并考察了周人如何从无名到有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何成为世界的太阳——天子的,又是如何取得那么长久的统治权的。

孔子叙述成为王者的完整过程,王者在起初往往并没有如此志向,只是企图自立自保并百折不屈、精神顽强。我是取中间过程,到了露出王者的迹象,列强感到威胁之时,可以有短暂的不知所措,但更应该勇敢地立志了而成为志于王者。我们想周武王还没有成为天子的志向?此时你还不敢有此志向,可能被世人嘲笑甚至可能死得很惨。大势所趋,不得不为。

孔子的“后仁”是充分肯定语气,指平等与不霸道。成为王之后不能霸道,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运用自己的实力施行仁行。霸道必然导致混乱,招致怨恨甚至众怒。我改成“谈得上”的考虑语气,这是取中间过程的结果,以便与其相适应。现代社会,人格平等的理念已经普及成为舆论标准,很好。但人格平等绝对不能说成人们平等。

比如有一个平等叫资格平等。而你的实力代表你的资格,实力不够,你的资格平等恐怕不会被人所认可。资本主义的含义之一。

孔子的话属于高度概括点到为止。要想获得技术性理解以养成分析判断的时势观念请自主连接鬼谷子的开合篇。

jiefangsixiang网友评论步石发表“按目的论,孔子是在说他的古代人中的学习的人进行学习研究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养完善自己,通过学习研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素养和礼仪修养等。国家三请四邀,可以为国施展自己的所学。否则就做隐士。孔子在论语中列举了一些隐士,而在他的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隐士,反映到孔子在世时,隐士文化还是很盛的。

我们不能因此而责怪远古高人没有为人民服务之心,而是那时还处于荒蛮时代,他们的学问太过先进,如果国家不用,他们能与谁说去?如果有国家要使用他们的所学,他们还要考察,如果不利于人民,他们宁愿去做隐士,是十分可贵的道德品质呢!所以孔子以赞许的口吻提到远古的隐士。但当提及他当世的社会中隐与现的问题时,他明确地以两可回答。”------先生的心思,看来有把孔子推理到“为人民服务”高度的想法了,有了念头。

步石回礼:善意的怀疑。我的答复是我们要求他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把他打扮成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人完全是两码子事情。我知道他没有道德的概念,自然知道他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即不会做打扮他的空想。但他一定具有利于人的概念了。

结合论语其它相关章:学习的最高境界,乐趣,恒久的乐趣。次高,兴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