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363.原因(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而对于这一点,徐清也有一些线索了,两个地方同时爆发叛乱,可能的原因并不会特别多,尤其是如此众多的殖民地同时爆发叛乱,那么原因就更不多了,排除掉互相通风报信之后,徐清的心里也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同时影响到各大殖民地的事情,并且因为这件事,激发了大多数殖民地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只有这种可能,才能解释如今混乱的局面。

至于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在同一时间让如此多的殖民地同时反对,则必然是因为宋朝的原因才会让这件事情的影响范围如此之广,若是要查,则必然要把重点放在宋朝内部进行勘察,这样得到答案的几率便会愈大,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够同时给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土地施加影响的国家只有宋朝,从这里查起无疑是最为正确的决定,想到了这一点,徐清毫不犹豫的取消了三司使上万名工作人员的假期,所有人在接下来直到战争结束之前全部取消假期,所有人除必要人手之外,全部去调查国内最近有什么异动可以联系到海外殖民地造反这件事情上,无论大小,全部彻查。

另一面徐清还给枢密院的狄青打了一个招呼,如今他已经被朝廷认命为这次行动的统帅,全权负责平乱事宜,所以徐清想要了解那些殖民地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必修要通过狄青来了解这一切,而对于徐清的拜托,狄青自然应下,两边同时进展,徐清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

如今的宋朝已经是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了,每天颁布的行政命令多达上百,地方行政命令更是多达上千,想要从其中找到蛛丝马迹,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好徐清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面对这样的困境,徐清足足跟其对抗了一个月的时间,每日里几乎除了吃喝拉撒的时间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卷宗和前线传来的消息上,此时殖民地上的叛军也是愈演愈烈,总体规模已经到了一百七十万的程度,而狄青所指挥的第一个歼灭战也已然开始。

这第一场战役,位于现今的阿拉伯半岛,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这里开始聚集起了相当大的财富,城镇和集市开始出现,而后因为宗教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世界的中心,等到宋朝的殖民队伍抵达这里的时候,这里依然是一处拥有两百万人口的繁荣地区了,后来通过挑拨离间的方式,宋朝成功的在这里建立起了殖民地,一统治便是整整八年的时间,期间有过好几次大规模的起义,都被当地的军队所镇压,而这一次,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的部队总计有二十万左右,占了当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这也让当地的驻军难以招架,而此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是阿拉伯失手,那么宋朝通往地中海的通道便会中断,这对于宋朝来说,每一年损失将会达到上亿左右的财富,财政收入也会损失上千万贯以上,所以这一个地方,便成为了狄青心中第一个要拿下来的地方。

为了准备这次战斗,狄青从周围的埃及殖民地和中东殖民地上调集了两万人的驻军部队以及六万人的胁从部队,然后又从本土带了四万人左右的军队,总计十二万人的军队,在叛乱发动的一个月后向叛军的大本营发动了这次战争。

战争的过程无疑是十分惨烈,这些信仰坚定的弯月民族在大炮的轰击下,并没有被摧毁意志,而是跟宋朝的远征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杀,凭借着他们的阿拉伯马和大马士革弯刀,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下午,最后以宋朝的轻松取胜结束了战斗,等到战后统计的时候,阿拉伯军死伤超过十万人以上,而宋朝的死伤则控制在了一千人左右。

这样的结果无疑是让人尊敬的,要知道宋朝在这次战斗中启用了科学院最新研制出来的多管枪技术,这种机关枪的前身每分钟能够射出超过三百发以上的子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无疑是堪比核弹一般的武器,而在这次行动中狄青总共携带了六十挺这样的多管枪,可以想象,当这些武器一字排开对着那些从来没有见过这类武器的阿拉伯骑兵时,所能造成的杀伤力会有多么的惊人了。

可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正因为如此,在面对如此大的劣势之下,阿拉伯军队依旧没有任何撤退的迹象,而是选择了继续战斗,直到最后实在是筋疲力尽之后这才撤退,这无疑值得宋朝所有军人为他们感到尊敬,面对屠杀,一个人能够做到最勇敢的,便是不叫出来,阿拉伯人无疑做到了。

当打扫战场之后,不意外的,狄青的部队很快便在尸体之中找到了几个活下来的阿拉伯人,他们立刻被送到了就近的医馆中得到治疗,在醒来之后便立刻受到了审问,在经过对上百人进行审问之后,线索开始慢慢汇聚在白纸上,然后通过帆船,最终传到了徐清的手上,面对这样的第一手资料,徐清自然很是在乎,在得到资料传回来的第一时间,徐清便从瞌睡中清醒过来,把狄青传回来的纸条展开,仔细看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