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孔子,至圣先师,无论他被后世人多么的误会,对于中华文明来说,孔子有着不可改变的作用,他规范了中国人心中的道德,是中国人心目中道德,教育,文化,思想的标杆,即便风雨几千年的时间,但孔子依旧存在,也会永远存在。

他的思想十分博达,但很可惜,如今很多人已然不愿意去理解这位老师的思想,徐清也是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才开始阅读孔子的思想,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囫囵吞枣,只是为了在官场上说话不至于被别人戳穿,可等到年纪大了,有了一定的从政经验之后,徐清就对孔子的许多思想和话语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大家都认为孔子是圣人,他不会妥协,不会感到失望,但事实却是孔子的一生都在失望,他梦寐以求的周礼最终没有复兴,而是随着时代的滚滚浪潮成为了过去,但他的思想却流传千年,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更为关键的是他的精神,他当过鲁国的宰相,也惶惶如丧家之犬,曾经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有晚年的时候,取一木舟,泛舟东海,从此不再回大陆的想法。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生活在一个诸子百家兴起的大时代,那是一个封建时代即将向集权时代过度,在那样一个时代,孔子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但他的悲哀,却为后世,无数学子,士大夫确定了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教育改变人生。

他的学生里,有普通的农夫,也有城里的市民,有富甲天下的商贾,也有执剑走天涯的侠客,有教无类,只要肯学,教两条肉干,他就都教,孔子的这种精神,让中国人才可以在四大古国中,明明是最晚启蒙的那一个,但最后却发展的比所有古文明都更加坚韧,更加灿烂。

徐清是尊重孔子的,他尊重的是历史中的那一个孔子,而不是被后来的信徒们所神化的那一个孔子,故而他也很能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当他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的主宰,而这个国家,已然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控制的时候,面对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士大夫们,徐清又何尝不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又何尝不是想要泛舟太湖之上,一去无踪影呢?

但他不能那么做,孔子最后被鲁国的大夫赶走,周游十几个国家,曾经三月不食肉味,也有他心爱的弟子离他远去,但徐清不行,这个国家如今正在巨变之中,徐清并不觉得这个国家交给其他人,便可以比自己管理的更好,所以他就更加羡慕,徐泰,羡慕他可以爱美人不爱江山,羡慕他的洒脱,羡慕他的自由和独立。

因此,徐清并没有阻止他,而是让他桀骜自由的活着,可以说徐泰活出了上辈子徐清的样子,这是让徐清很开心的一件事情,他在徐泰的身上,看到了那个二十一纨绔子弟的影子,那是他原本的样子,徐清常常会想,或许徐泰便是自己的幸运吧。

因为有他的存在,自己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自己的繁忙,自己的无可奈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像徐泰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可以做任何他们想要去做的事情,他们可以去畅谈理想,门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以去一片属于自己的林子,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无论是在小河边,还是在一片谷地,砍伐木头,安装窗户,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理想屋,而这就是徐清要做的,这才是自己为什么要做官的理由,虽然说起来很矫情,但为人民服务,这确实是徐清做官最大的原因。

有徐泰在,徐清就会一直记得这一点,等那一天忘记了,陷入在争权夺利中不可自拔时,只要看到徐泰,徐清就会记起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要进入官场的,就会想起自己在这里党争,争斗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在想通了这一件事后,徐清几乎就不再管徐泰的生活了,他想过怎样的生活就过怎样的生活,无论历史会不会记住他,那又怎么样呢?曾皙也并不想要人们记住他,但最后人们还是记住他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一个乱世之中,安静纯洁的姿态,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存在。

只要徐泰不去做犯法的事情,徐清就不会去管他,这也让徐泰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畅游在整个世界,对于徐清的放手,徐泰是感激的,他有着一颗自由的灵魂,拘束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而他的父亲,愿意给他这一份自由,故而徐泰当然非常感激,至于徐安,则是徐清心中的一个结。

对于徐安,徐清有着许多的想法,看待自己这个小儿子,也是心情复杂,这也没办法,作为自己的孩子,亲自播种生下的孩子,徐安的思想几乎跟现代人没有任何的差别,但在思想上,徐安却跟自己有着天差地别的想法,这也注定了两人决裂,而在所有的孩子中,徐清最担忧的同样也是徐安。

其他孩子起码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们无论做什么,若是有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徐清还能拉一把,可徐安呢?自从决裂之后,徐清连管都管不到,对于自己这个孩子,徐清也是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还好,徐安有着很强的政治敏感度,在许多事情上,判断甚至比徐清本人还要精准,故而徐清倒是不太担心徐安的安全,但作为一个父亲,担心孩子是本能,也是本性,你没有办法去拒绝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