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而对此,保守的一派自然不希望他们回来,但因为拉拢了皇帝,即便是徐清也不太好拒绝,更加关键的是,他们的理由徐清无法拒绝,那就是朝廷是海纳百川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地方,若是一言堂,那首相跟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这句话让徐清没有了继续反驳的勇气,是啊,士族之所以要打压皇权,不就是为了能够自由自在的讨论自己的政策和思想,从而总结出一个共识,从而以朝廷的名义颁布,让全社会共行吗?

那么如今的社会有没有激进派?当然有,有没有保皇党,自然也有,毕竟工业化到如今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已,整个社会上大量的中老年人,对于皇帝还是有着如同对待神明的感情,在这种的支配下,许多人都是出于对皇帝的尊重,从而遵从朝廷的命令的,这既然是名义,为什么朝廷上就不能有保皇党呢?

难不成朝廷是首相一个人的一言堂,徐清认为什么人可以进朝廷,什么人就能进,什么人不能,就不能了?这与皇帝又有什么区别,甚至比皇帝还要来的独断专行,这番说辞,让徐清哑口无言,若他再继续坚持,那么他便成为了独裁者了,这显然不是他愿意背负的名声,同时他也认为,朝廷确实应该各种思想百花齐放,虽然有些思想过于极端,徐清很看不惯,比如说徐安的思想,在徐清看来就有些极端了。

高度集权,国家由朝廷来支配,这样的国家虽然可以凝结出巨大的力量,但老百姓的生活空间是必然会被压缩的,同时,这样的社会也是单调的,所有的东西都由国家来统一生产,统一贩卖,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品牌来让老百姓进行选择,整个国家的资源被用来冲刺于一些重要的科学领域和重工业,这会使国家在某些领域发展的非常快,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社会未免就过于单调了。

且他们的自由度也会变得特别少,每个人都需要服从国家意志的安排,这样的社会,起码徐清并不喜欢,他认为驱动百姓去工作的,应该是来自于自身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赚钱去满足自己的生活,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徐安则要把人工作的欲望从自身变成国家,因为热爱这个国家而去工作,不得不说这样做虽然高尚,但着实有些不太可行。

因为如今的社会尚且还没有具备这样一个条件,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利己的社会里,你要去建立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这是很困难的,因为集体主义的前提,就是大多数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后,以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优先利益,这件事是很难的,就算是在现代,又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后呢。

除非是遇到国难当头,民族救亡图存的时候了,这样的利国思想只能保持片刻,而不可能永远维持,人是受不了这么长时间,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状态的,这完全是理想主义的范畴,现实社会在徐清看来是根本做不到的。

但这就是徐安的想法,他所设想中的终极社会就是如此,把人类变成一个如同蚂蚁一样的社会,整个社会,科学家站在最高层,整个人类以科技的发展作为核心,全人类的利益在科学面前都可以放弃,从而让人类尽快掌握更高层次的科技,从而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这种思想,或许很多科学的狂热者可能接受,但大多数老百姓是不能接受的,循序渐进,缓慢发展科技,顺其自然,这是徐清的思想,但他不能因此而不接受朝堂上有这样的思想,不然也就是所谓的独裁了。

这番话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不能理解,便不允许他存在么,只要他不犯法,并且真的有才学,站在朝堂之上,能够立住便是他的本事,所以面对激进派的这番话,徐清只能选择默认,而徐清的态度决定了保守派的态度,故而徐安等保皇党,也就在近日纷纷开始从地方上回到中央,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

这就是如今的朝廷,包括徐清在内,没有一个人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重大政策,必须要群策群力才行,也正是因为徐清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想要建立起朝廷范围内的制度,以保证可以建立起一个和平的讨论机构,不然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而双方之间连坐下来讨论都不行,就像王安石和司马光一样。

两位都是能臣,干臣,一个支持变法,一个选择保守,他们两个都看到了宋王朝的危机,并且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但最后就因为他们两个人因为党派之见,从而根本不可能坐下来谈,最终导致新党和旧党之间的破裂,伺候接近三百年的时间,南北宋直到灭亡,都一直围绕着变法与守旧的问题讨论,却始终反复,这就是最坏的结果,而当时两方若是能够坐下来讨论,取长朴短,是不是历史就能够改变了呢?

徐清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创立这么一个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在朝廷内部实施制度,在徐清看来,势在必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