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京 南京 第二十七章节 南京外线(三)(1 / 2)

岁月 绿窗幽梦 0 字 2021-09-21

 早在民国26年11月20日的时候,国民政府就已经正式向全国发表宣言,决定迁都重庆。</p>

“自卢沟桥事变发生以来,平津沦陷,战事蔓延,国民政府鉴于暴日无止境之侵略,爰决定抗战自卫,全国民众同仇敌忾,全体将士忠勇奋发,被侵各省,均有剧烈之奋斗,极壮烈之牺牲。迩者暴日更肆贪黩,分兵西进,逼我首都。察其用意,无非欲挟其暴力,要我为城下之盟。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正义为世界和平计,皆已无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p>

11月27日,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将军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唐生智表示到守土抗敌是中国革命军人的职责,他必将使日军付出巨大代价,他本人将与南京共存亡。</p>

而在此之前,唐生智就已经向蒋委员长表态:“临危不乱,临难不苟。”</p>

自从11月25日,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下令以第10军主力在长兴、吴兴附近集结,以第114师团攻占宜兴。以第18师团攻占广德,以确保以后地前进据,</p>

命令下达之后,第114师团在25日攻占了长兴,以一部作为先遣队。在28日攻占了宜兴。接着直扑溧阳。而第18师团则是在师团长-牛岛贞雄中将的指挥下,在25日以主力在吴兴实施集结,以追击队依次击败当面对中**队,配合国崎支队对广德形成围攻之势。</p>

日军第18师团、国崎支队在向川军第21军连续发起多次进攻之后,迫使第21军诸师相互退却。这支川军在与日军激战三天后因损失惨重被迫后撤。第145师在饶国华师长的指挥下。配合田冠五的独立13旅与敌激战甚烈。然而敌军第18师团接连发起猛攻,广德失守。饶国华师长愤而自戕。由于广德已失,负责外围的第11师、第14师等部已无守备地必要。于是也开始了撤退。日军当即向宣城、芜湖进犯,主力由郎溪一线折进会攻南京。</p>

而江阴方面地情况也好不到多少。从自11月27日起,江阴一线便是惨战连连,激战至12月1日,江阴要塞的不少火炮都已经被炸毁,防御阵地数处被日军突破。</p>

防守江阴要塞柏辉章第102师、何知重第103师在与敌激战达五日之后,工事大部被毁,官兵伤亡很多,被迫逐次后退。12日下午17时许,日军由西北关突入江阴城中,第112师师长-霍守义负伤,部队已经陷于混乱状态。同时日军第9师,以一部越太湖向宜兴东北之沙塘口登陆进犯,江阴的后路大有被日军包抄之时。</p>

下午18多,战况已经十分紧张了,江防军总司令-刘兴召集军部人员、各师长及要塞司令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付战局之策。第112师师长-霍守义提出“我军已和日军激战数日,伤亡很大,既无部队接替,有无部队补充,只能撤退。”</p>

第103师师长-何知重也支持霍守义的这个意见。</p>

电雷学校校长-欧阳格则表示“走也可,守也可”</p>

江阴要塞司令-许康则表示“坚决不走,誓与要塞共存亡。”</p>

一时之间,走还是守,态度分为两派,谁也服不了谁。</p>

这个时候,南京来电。江防军总司令-刘兴在接了电话回来之后,宣布“不必再争论了,上峰已经命令撤出江阴要塞,至于撤退的办法则是以要塞炮兵火力向江阴城西门外轰击,掩护步兵突围。炮击时间由晚间20开始,到2日零结束。</p>

零之后,江阴要塞进行破坏作业。破坏完毕之后,从江北靖江方面往镇江撤退。</p>

江防司令部准备舟船,载总司令往南京撤退。各部队受命后,立即开始按命令行事。”</p>

下令突围之后,江阴要塞炮兵立即以火力掩护步兵向武进方向突围,直至2日零开始,方才破坏要塞炮台,尔后准备渡江,从靖江向镇江要塞撤退;同时命令江防舰艇运载总司令部人员由长江退南京。随后江阴炮兵以硫酸、炸药等物开始实施破坏作业。</p>

当清晨五多,江阴要塞司令-许康在各个山头检查完破坏作业地时候,日军战车已经到了黄山脚下,并在向肖山行使。随后,江阴要塞官兵搭载轮船,撤往靖江。</p>

而步兵撤退就不是这样地幸运了,由于撤退仓促、计划不周,部队秩序相当混乱。加上突围地途中遭到日军的猛烈阻击,所以多数部队未能按照预先的命令行动。</p>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及部分人员渡江经靖江撤往镇江,112师第672团等则沿江岸退至镇江……)</p>

第103师突围至江阴城西钱家村附近时,遭日军第13师团地突然袭击,第613团团长-罗熠斌阵亡,师长何知重、参谋长王雨膏、第615团团长周相魁则脱离部队,由黄田渡江北撤。部队则由副师长戴之奇率领绕道江边,退至镇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