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节 血肉磨坊(十二)(2 / 2)

岁月 绿窗幽梦 3377 字 2019-09-06

此时,于美国达成妥协的《罗脱-高平协定》终于在1908年11月被签署,而早在之前,1908年9月25日,桂太郎内阁正式通过的外交政策,更是等于宣布了日本的满洲权利决心,从这个时候起,日本决定使关东租借地成为日本的永久财产。

其实这场战争的真正起因也不必前推太远,只要从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入手,便可以开始了。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主要先进工业大国,试图在贸易、投资及其他形式的经济活动中重建战前模式的国际秩序,可是随着20世纪20年代美、英等国恢复了与战前等价的金本位;德、法、意那无法抑制的通货膨胀;交战国之间协商解决债务和赔偿问题,等等一切的矛盾,终于引发了那次全球性的金融大萧条。

可是无论是哪一个引发点,都与中国没有任何的关系,中国的贸易额从来都只占据国际贸易总额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几乎微不足道的份额。而欧美国家在中国的投资,与日本相比,那更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很具有讽刺的是,在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几乎是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然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经济萧条大灾难。因为这个古老的国家,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大国,而且法定货币始终都是以白银作为基础,无论是低增长率还是长期的失业,都似乎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似乎要比日本幸运的多。

由陆军军官、右翼分子和法西斯分子组成的所谓‘改革派’任务,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团结和强大,而日本却在无望地摸索走出国内困境的道路。而改变这一切的唯一方法,就是将中国至于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这就是昭和时期的‘征支论调’的开始。

1930年11月,滨口雄幸首相在东京火车站遇刺身亡,随后,一场军事政变又被挫败,无论怎么样,从那个时期起,日本就开始了自己所做出的努力。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人策划的‘满洲事变’成了所有的一切的导火索。对于这一切,松井石根甚至反感,虽然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日本军人,虽然他从介入到‘统制派’和‘皇道派’之间的纷争,可是对于关东军的某些行为,松井石根总是认为必须要进行约束。

早在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松井石根就曾极力主张严惩炸死反对日本的中**阀-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背后策划人-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以摆脱舆论针对关东军的抗议。

可是无论怎么样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通过黄金十年,中国的确在强大。当日本在经过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大灾难之后,而愈发的要想让自己逐步走向制约、占领中国的道路上的时候,中国国民政府也在作着相应的准备。

无论是在名义上第一次建立了全国性的政府,还是逐步的加大对全**事力量的主导权利,中国国民政府确实在做着准备与日本开战的准备。他们在京、沪一线修筑了大量的国防工事,通过德**事顾问的帮助来整编他们的作战师团。

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举行反日游行,中国政府内的对日友好派-汪精卫、唐有壬、高宗武等人逐渐的失去权力和威信。中国的民族主义的浪潮在高涨。随着中国人的舆论倾向,中国国内发生了行刺汪精卫、暗杀唐有壬的接连事件。

而与此同时,随着1936年2月26日,东京发生‘皇道派’军官主导的军事叛乱后,日本也终于完成了‘分裂’。通过这次政变弹压,‘统制派’夺得了政治、军事上的主导权。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完成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所缺少的只是类似于七七卢沟桥、813淞沪这样的导火索罢了。

看着窗外,冥思着的松井石根并不知道,这场战争最终会把自己、把日本带往何处。因为此时唯一让他感到苦恼的是,整个上海地区胶着的战事。而除了每天增加的伤亡报告,日本军在淞沪什么也没有得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