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春夏秋冬话健康(13)(1 / 2)

健康百宝箱 黄元森 0 字 2021-07-09

 ②痰热壅肺:症见咳嗽、痰黄稠量多,身热、口渴、大便于、舌红等。治以清热化痰,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治之。

③燥热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有血丝,鼻干燥,舌干红,脉细数。治以清肺润燥止咳,以桑杏汤加减治之。

(2)肺心病

肺心病是肺原性心脏病的简称,多由于长期肺气肿所致。每年冬季气候下降时易发病。病人应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宜进食低盐、低脂肪、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不吃容易引起胃肠胀气的食物。改善居室环境,室温尽可能保持在18。C以上。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新。衣着要暖头、暖背、暖足。治疗以清除肺部感染为主。多痰是肺心病的重要特点。要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排痰,以防阻塞呼吸道后继发感染。家庭可自备氧气袋,必要时可吸低浓度的氧,缓解缺氧现象。

(3)心肌梗死

统计表明,每年的10月至11月为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对此值得高度警惕。

冬季是气候变化较大的时节。人们进入气温低的环境,体表皮肤的血管立即收缩,把血液调到身体的内部,以保持体温恒定,使一些重要的脏器能维持正常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心脏要加速工作,血管也要收缩。这时原有冠状动脉血管阻塞的人,就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据临床测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在深秋将增高20毫米汞柱,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缺氧。同时,由于气温的变化,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或使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病情加重,诱发心肌梗死。

在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保持情绪稳定、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防寒保暖等综合性预防措施的同时,还应切实注意心肌梗塞的以下早期表现:原来有心绞痛的病人,现在发作频繁,疼痛程度加重,难以缓解;或安静状态下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冠状动脉扩张剂不能缓解,特别是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发凉,甚至窒息或濒死感觉。

(4)过敏性疾病

冬季是过敏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要多加小心。

过敏性疾病也称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气体、香味、花粉、温度、日光、灰尘、药物及至服装面料、装饰材料,都可能成为过敏源,让人发痒、起疹、咳嗽、气喘、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

(5)痛风

寒风凛冽的冬天,又到火锅盛行时,痛风病随着火锅盛行而倚疯作邪。

除了体质、疲劳等因素外,海鲜、动物内脏、蘑菇和酒都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因为带来鲜美味道的嘌呤人体不能过多承受,而它就是导致痛风的祸首。

有关专家说,如果过多的嘌呤不能排出体外,尿酸就会在血液中沉积,痛风病就是因此引起的。初起时经常是莫名其妙的脚趾扭伤,反复出现红肿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会进一步引起关节变形,直至肾脏损害、功能衰竭。

目前能确定的是,海鲜、肉类、动物内脏、蘑菇、酒、浓茶和咖啡含嘌呤较多,需要节制。因为嘌呤能够充分脱落到久炖的汤中,所以痛风病往往在各种锅、煲类菜肴热卖的季节高发。

(6)维生素缺乏症

冬季里,人们吃新鲜的蔬菜相对减少,特别是老年人,受寒冷的影响,食欲减退,吸收减少,常出现维生素摄入不足,尤其缺乏维生素A、B和C,以致不少人发生口舌生疮、牙根肿痛牙龈出血及大便秘结,或全身无力、淡漠健忘及情绪不稳等症状。

为防止因冬季造成维生素缺乏,购蔬菜要做到多样化。其次可多吃些薯类,同时还应吃些黄豆芽、绿豆芽、青蒜苗等,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等以补充维生素。

在食用蔬菜时,应进行科学烹调:醋和淀粉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在炒菜时放点醋或勾粉芡,可较好地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

(7)皮肤皲裂

皮肤干燥开裂称为皲裂,很多皮肤病可以导致皲裂,常见的如手部慢陛湿疹,手癣患者,因此发生皲裂要请皮肤科医生诊治,对症治疗,单用润肤霜是不会有效的。有手、足癣和皮炎等皮肤病的要积极进行治疗。

有些皲裂属于单纯性的,一般发生在时常接触碱性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的双手上。这些人平时要加强双手皮肤的保养,尽量少接触碱性的洗涤剂,做家务时带上橡胶手套,少浸冷水。每天晚上用温水浸泡15分钟后涂上能保留皮肤水分、使皮肤滋润的药膏。

已经发生裂口时,局部可涂5%的水杨酸软膏、10%~20%尿素软膏或其他治裂油。因裂口疼痛影响劳动时,可暂时用胶布贴起,愈合后再用上述方法治疗。